ENG

北京大学白凡研究员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科研新闻 | 2019-04-29

返回上一级

4月29日,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白凡研究员受我系金大勇讲席教授邀请,在台州楼502-3会议室开展了为题《调控细菌耐药和复苏的关键分子机制研究》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白凡研究员作报告

在细菌耐药研究领域,报告围绕着持留菌的形成原因和持留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研究展开。白凡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细菌耐药的机制,并介绍了细菌产生耐药性是源自被称为“持留菌”的基因异质性细菌亚群。通过耐药细菌在撤除抗生素后复苏过程中单细胞观测等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并发现了每个持留菌表现出不同的休眠深度。其次,通过微流控技术对单细胞进行实时动态观察,意外发现了伴随着细菌休眠深度的加深,细菌细胞内会出现明显的“小黑点”。通过蛋白荧光标记和高通量质谱鉴定,这些小黑点被证明是大量蛋白产生的聚合体,这些蛋白沉淀也是细菌进入深度休眠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单细胞实时荧光成像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揭示了蛋白质沉淀聚合体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内ATP的耗竭。通过以上的研究工作系统阐明了耐药细菌进入不同休眠深度的表型差异和分子机制,首次揭示了决定细菌复苏生长所需要的时间快慢的关键生物过程,为消除细菌耐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药物靶标。

讲座现场

为了满足我们对单细胞测序知识的渴求,白凡研究员不辞辛苦地又向我们介绍了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为题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 的产生机制和CTCs异质性研究中所采用的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这些研究工作为CTCs的无创液体活检诊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凡研究员在癌症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世界范围第一个报道单个循环肿瘤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其次,介绍了单细胞转录组在研究肿瘤免疫的应用,研究内容主要有四部分:1.分离肿瘤组织内容免疫细胞(TIL),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2.识别新的罕见的免疫细胞亚类,推断有特异功能的免疫细胞亚类;3.分析T细胞克隆情况,探索与T细胞激活或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4.从参与免疫过程基因的表达特征中寻找新的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和标志物。通过这几部分的研究获得肿瘤免疫图谱,解决了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关系的科学问题。

白凡研究员(左)和我系金大勇老师(右)

 

文字:孙秀

联系我们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学苑大道1088号

bme@sustech.ed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