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19深圳国际BT(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BT大会”)9月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会期内,来自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咖齐聚鹏城,共议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数据显示,在深圳众多战略新兴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增长极。而在不断的发展中,生物医药产业也正成为深圳经济新的“引领极”,生物“硅谷”雏形初现。
今年,BT大会中智能健康工程产学研国际论坛由深圳本土高校南方科技大学承办,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张明明助理教授担任论坛主席,机械与能源工程系付成龙副教授担任共同主席。论坛安排了三个主题报告、产学研高端对话和脑科学新品发布会,致力于搭建交流学习和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展示智能健康与人机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科技,推动智能健康工程高端产业及相关学科的融合发展。
新型生物机器人兴起促进康复设备研发
“生物机器人是一个涵盖了生物学,力学,机械构造等多方面知识的新领域。”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利兹大学教授谢胜泉现场作题为“可重构神经康复技术”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如何发展新型机器人技术来面对人类健康和独立生活的难题。
面对人口老龄化,中风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谢胜泉表示,即使面对着功率、计算机理解、数据处理等问题,2018年生物机器人领域还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交互机器人,柔性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康复机器人的前进。”
谈及近期的研究,谢胜泉指出柔性外骨骼,可便携穿戴式外骨骼,可穿戴的神经传感器,脑机接口,社交性机器人等均在研究范围之内,“我们也会以此为基础,结合大数据,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低成本康复设备研发而努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教授、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侯增广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改变着生产、生活和医疗模式。“我国老年化与残疾人基数大,而传统康复方法对人来说是重体力劳动,现有康复设备也存在不能契合患者需求的问题。”侯增广表示,智能康复机器人旨在结合两者优点,解决人的关节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契合的问题。他坦言,精确感知与控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未来要实现高精度自主安全的机器人的路还很远。
可操作微米物体“微机器人”助力精准医学
当日,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及机械与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孙东在题为“微机器人细胞操作系统”的主题演讲中说道,微机器人技术与传统物理操作相结合可以为精准医学如细胞治疗提供技术基础,具体可以采用激光、机械以及电磁操作等。而所谓微机器人即尺度小或者能操作微米级别的物体,亦或者是具有制造微小物体能力的机器人。
“在细胞操作层面,高效率多模块集成细胞操作系统虽然存在困难但是对未来的发展很有意义。”孙东介绍,通过强烈聚光所施加的力量操作细胞虽然能以非接触有力的方式操作细胞,但效率还是会整体偏低。
据介绍,目前,细胞操作涉及有细胞重构、应用机器人辅助细胞注射实现全新基因编辑、细胞融合等技术。此外,微机器人还会用于实现细胞传输。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学研高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就“智能健康工程如何引领未来”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进行了Mind Angel脑科学新品发布会,关注无线便携脑电系统/儿童注意力提升训练系统。
论坛主席张明明老师接受采访
据悉,此次论坛承办方南方科技大学一直以理、工、医科的发展为核心,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在智能康复工程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多位教师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等项目和奖励。
【来源】南方+
【撰文】 徐 峰
【通讯员】祁是辰 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