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理工大学林凯扬老师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1月17日,应我系助理教授何俊龙邀请,新加坡理工大学林凯扬老师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Search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ntimicrobial agent: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Propolis》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林凯扬于2016年获得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荣誉)工程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理工学院(SIT)的讲师。目前,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探寻生物学和工程学之间的关系,专注于研究工程功能性抗菌肽和开发生物医学和食品应用的新材料。


林凯扬在报告中介绍了重新设计和表征研究抗菌肽作为抗生素的下一代治疗替代品。他从抗菌学的基础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抗菌肽可解决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进而从食品技术科学角度分析了新型蜂类产品的抗菌作用,从建立人类日常健康膳食来解决细菌感染问题。角度新颖,关注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刘昭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伯晓晨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1月15日,应我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邀请,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伯晓晨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现代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物交叉科学技术》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伯晓晨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军委科技委生物交叉领域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前沿创新领域委员会委员、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等。目前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伯晓晨做报告

伯晓晨从军事领域的需求出发,详细介绍了生物交叉科学技术与现代国防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技术在国防科技中的重要性。伯晓晨提出,科研工作者可以从强体,强智,强技三个方向提升人在军事领域的效能。最后,伯晓晨详细介绍了军科委在生物交叉领域的主要支持方向,为生物医学在军事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引。

合影 

文字:罗天挚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裘晓辉研究员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1月14日,应我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裘晓辉在台州楼324会议室开展了题为《原子、分子、化学键的成像与测量研究》的学术报告,材料系副教授何祝兵及我系师生参加了讲座。

裘晓辉获“百人计划”择优支持,第三世界科学院青年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是单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纳米结构材料基本电学性质测量方法研究、显微超快光谱研究等。

裘晓辉从原子的起源开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各种化学键的基本性质。裘晓辉课题组通过使用高精度原子力显微镜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个原子,分子,以及分子间氢键进行了形貌研究。裘教授的研究第一次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氢键,具有深远影响。

文字:罗天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