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二讲——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外科姚一主任

2021年3月16日下午,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外科姚一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癫痫诊疗及思考”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刘泉影助理教授主持。

 

姚一,主任医师,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外科主任,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二院癫痫联合中心主任,中国抗癫痫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癫痫协会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生理监测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小儿神外专业委员会委员。

讲堂中,姚主任首先生动地介绍了癫痫的病征,展示了多种多样的癫痫临床表现,通过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例的方法,让同学们对癫痫的诊断、治疗流程和方法有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为同学的思考奠定基础。我们目前对大脑的认识仍然很少,而作为大脑疾患的癫痫,因其病因多样、表型各异、机制复杂,故,癫痫的诊疗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未知、存在挑战,需要多学科团队、需要基础与临床紧密协作。同时,作为大脑疾患的癫痫,围绕癫痫的所有诊疗活动,如发作症状学观察、头皮及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结构性影像学检查、功能性影像学检查、神经心理评估、抗癫痫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治疗、开颅手术及手术麻醉、术中监测等,又给我们提供“亲近”大脑、了解大脑的机会,因此,癫痫的诊疗,又为脑研究打开了一扇“门”。

 

姚主任与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历和经验,提出了许多临床与科研结合的畅想。讲座结束后,姚主任与现场同学热切交流,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第二党支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民主评议

       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第二党支部分别在3月11日、3月15日,于台州楼324会议室及第一教学楼303教室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民主评议工作。

       第一党支部会议期间,吴德成书记首先开展了《新时代,我们如何做到不忘初心》专题党课,从不忘初心,要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不忘初心,要始终牢记我们向何处去;不忘初心,要始终谨记我们该怎么走等三个方面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细致的党课,对如何做到不忘初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随后,支部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在场党员们积极发言,纷纷表达了今后多参与党组织活动及多健身运动的计划。吴德成书记在此鼓励党员同志积极投身支部举办的多种体育活动,并以自身在新加坡求学及工作时期,还坚持参加高强度篮球赛为例现身说法,极大地调动了在场党员的热情与积极性。党总支奚磊书记总结表示,今后一定积极听取解决党员的各类问题反馈,确保信息上传下达,此举受到广大党员同志的热烈响应。

       第一党支部会议期间

       第二党支部会议期间,全体支部党员观看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会议视频,学习领会了其中重要指示精神,为开好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打牢思想基础。

       随后,支部全体党员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每位党员对自身工作、思想上的不足进行了自我批评,并积极对支部今后的发展建言献策。张明明书记总结称,在听取所有党员发言之后,总结了大家在过去的组织生活中,存在理论知识学习不足、支部活动开展形式较为单一、志愿活动积极性不高三方面问题。并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提 出了改进措施,强调今后将会落实整改工作,推动支部大会再上新台阶。

第二党支部会议期间

 

采写:邓丹丹、肖然

“爱耳日”活动:生医工系开发移动式听力综合测试系统,为听力保驾护航

       2021年3月3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国际“听力日”,同时也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国际听力日的主题为“Hearing Care for All: screen, rehabiliate, communicate (人人获得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

       世界卫生组织当日发布了全球首次《World Report on Hearing, WRH (世界听力报告)》,该报告指出:全球有近4.5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

       听力损失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极大,如何更好地将听力测试如视力测试一样引入到健康检查的常规项目中,使得受益人群更加广泛,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陈放怡老师针对此需求,积极响应我国听力保健的需求,研发了一套移动式听力综合测试系统——该系统效仿临床常规听力测试流程,进行了精确校准,从而达到无需隔音室与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也可以进行快速筛查诊断的目的。

       此套系统解决了目前医院就诊等待听力检查耗时长、医院听力检查步骤繁杂、检测所需特定环境、设备和专门的听力师等问题。此外,该套测试系统因移动式方便操作的特点,使得听力检测的成本下降,从而真正地将“人人享有听力健康”这一愿景落到了实处。

       03月02日,南方科技大学携手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深圳市聋人协会、深圳市人民第二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多家单位, 在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开展了深圳市2021年全国“爱耳日”活动,进行了多中心义诊。陈放怡老师课题组在此活动中,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移动式听力综合测试系统,为前往活动的人们进行了听力检测,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在界内同行也得到了一致好评。

       03月03日,为了使更多的人们享有听力健康,陈放怡老师课题组组织培训形成了测听小分队,积极前往深圳南山区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及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大汪社康、侨城社康、马家龙社康、大铲社康,敬夕阳颐养院等多个地方,运用移动式听力综合测试系统为前往参与爱耳日义诊活动的人们进行听力测试,协助医生们更好地进行诊疗。

       整个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身体力行地传播了听力筛查便携化、快速化的理念,践行了“人人获得听力保健”的爱耳日主旨。

 

采写:张梦茜、肖然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专家讲堂第一讲——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卢漫主任

2021年3月2日,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卢漫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超声新技术与临床需求”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奚磊副教授主持。

卢漫,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博导,四川省卫计委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浅表学组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骨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介入超声专委会常委、疼痛介入学组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专委会常委;海峡两岸超声专委会肌骨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超声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肿瘤及疼痛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 

讲堂中,卢主任生动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超声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使其在诊断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超声不仅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组织脏器及病变的形态、大小、结构及周围组织关系,还可以通过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评估脏器功能、鉴别肿瘤良恶性、判断其预后。超声医生不仅是超声诊断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精准的穿刺活检、置管引流及消融治疗,让超声医生成为具有第三只眼的临床医生,即超声介入治疗医生,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及患者的欢迎。

超声进讲堂,卢漫主任现场邀请同学作为志愿者,实地展示了多普勒超声仪的成像分析,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回应。讲座结束后,卢主任与现场同学热切交流,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我系新增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系申报的智能医学工程(101011T)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备案。自此,生物医学工程系共有两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智能医学工程专业。

       新获批的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面向“健康中国2030”重大国家需求,培养兼具医学背景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医工复合型人才和医学创新人才。该专业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的脑认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研究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

       另外,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了《关于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我系将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加强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升水平,全面提升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

 

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16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向东教授为创系系主任,受聘为高级顾问。现任系主任为蒋兴宇讲席教授。 生医工系核心教师共计38名,其中3名讲席教授,1名教授。生医工系师资队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其中多位教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等项目和奖励。研究方向包括多组学分析技术、生物材料、智慧康复工程。

       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医工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生医工系毕业升学就业率为100%,超过2/3的毕业生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生医工系确立了Adventurous(勇于冒险)、Arduous(甘于艰苦)、Amiable(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

       生医工系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将坚持国家“十四五”的科技发展规划方向,瞄准“四个面向”,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教学条件,力争十年内将生医工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基地。

       详情请查阅生物医学工程系官方网站: http://bme.sustech.edu.cn/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代理副校长顾东风走访调研生物医学工程系

       2021 年 3月 1 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代理副校长顾东风走访调研了生物医学工程系,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系整体发展建设情况。会上,顾校长就我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情况、科研工作情况、医工结合发展、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我系全体教研序列教师出席了座谈会。

会议现场

顾东风校长

蒋兴宇系主任

       顾校长指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工结合是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应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医工融合转化应用,践行“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国家战略,促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新需求。我们生医工系立足应长远,应着手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临床转化应用和先进健康医疗产品研发,培养具有临床转化科学才能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和工科人才。

顾校长尝试我系陈放怡实验室的听力测试设备

       随后,顾校长参观走访了我系多个实验室。

 

李凯课题组发表可极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I型光敏剂研究成果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李凯课题组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257)发表题为“受体工程化调控光敏剂ROS生成诱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用于光动力免疫治疗(Acceptor Engineering for Optimized ROS Generation Facilitates Reprogramming Macrophages to M1 Phenotype in Photodynamic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论文,并被遴选为“Hot Paper”。

       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极大程度限制了现有的肿瘤免疫疗法。而通过光动力治疗(PDT)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重编程为抗肿瘤的M1表型是克服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作用和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策略。然而,I型或II型PDT机制与TAMs极化效应之间的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解答这一问题,李凯课题组通过改变D-A构型光敏剂的电子受体,实现对I型光敏剂ROS产率的调控。同时研究结果发现,该光敏剂主要通过I型PDT机制诱导TAMs极化,从而逆转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图1. 光敏剂体外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分子调控合成三种具有不同ROS产生效率的D-A构型的光敏剂tTBCI,tTID和tTDCR,其ROS产生效率依次升高,并具有聚集增强ROS产生的能力。实验发现,I型机制产生的胞外ROS能够将M0和M2型巨噬细胞诱导成M1型,并且具有最高ROS产生效率的分子tTDCR NPs效果最好,且这一作用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II型商业化光敏剂孟加拉红(RB)产生的胞外ROS未显示出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作用。

图2. 光敏剂通过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生长

       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该I型光敏剂tTDCR NPs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组织内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从而实现几乎完全抑制小鼠4T1皮下瘤生长。而在清除肿瘤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后,tTDCR NPs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被逆转。

       综上所述,该I型光敏剂不仅可以逆转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作用,还有望克服肿瘤部位缺氧的限制,无需借助其它免疫佐剂即可实现对缺氧肿瘤组织进行精准高效的PDT-免疫治疗,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这一研究也为设计可激活巨噬细胞的新型光敏剂分子提供了参考,并为理解巨噬细胞活化在光动力免疫治疗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李凯课题组成员、博士后杨光为文章第一作者,李凯为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该项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及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3228

 

 

供稿:生物医学工程系

文字:李凯 杨光

通讯员:肖然

主图设计:丘妍

编辑:杨奂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