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系五周年成果展顺利举行

       生物医学工程系五周年成果展于2021年5月22日举行。此次成果展以“庆建党百年,展科研成果”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直播录播并行”的展示方式,既满足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需要,也扩大了人员参与的范围,建立了一个全方位、全时段、开放式的信息共享空间。

赵予生致开幕词

       开幕式上,我校代理副校长、科研部部长、前沿与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赵予生致开幕词。他表示,生物医学工程系至今成立5周年,期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希望今后加强学科间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先进技术创新。

蒋兴宇致辞

切五周年蛋糕

       随后,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致辞。他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生医工系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并希望生医工系以建系五周年为契机,继续砥砺前行、勇创佳绩。

活动合影

陈放怡老师接受线上直播采访

张博老师接受线上直播采访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在此期间,生物医学工程系全体17个课题组参与展览,吸引了二百余位专家学者、校内师生参加。活动在师生中取得良好反响。2021年是南科大生医工系创系五周年,亦是我系建设发展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今后,生医工系将继续勇攀科研高峰,努力迈向新征程。

 

采写:肖然

庆建党百年|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第二党支部召开5月全体党员大会

       5月12日-13日,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相继在工学院南楼722会议室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会上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相关会议精神,会议认为,学习宣传贯彻好第七次党代会的精神,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庆祝大会、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同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同学习贯穿贯彻第七次党代会的精神同步开展;围绕第七次党代会的工作要求来抓落实,关键要结合气象工作的具体实际、紧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双区建设。

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

       会上,支部书记吴德成、张明明分别带领各自支部再次学习了“百名书记讲党课”活动中我系党总支书记奚磊教授、第一党支部书记吴德成讲席教授和第二党支部书记张明明助理教授的授课视频。与会党员通过党史活动的学习,感受到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在场党员纷纷表示,今后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二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

       与会同志还就近期我校发布的《南科大精神与校风校训大讨论工作指引》进行了讨论。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经过十年来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我校目前已经形成了“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和“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学校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十年征程起点,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为早日建成扎根中国大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与会同志肯定了确立校训的必要性,表示这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建设一流高校的必然要求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要。

       会后,吴书记、张书记总结,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我们才能更好牢记初心使命、奋进复兴征程。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首期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交叉论坛圆满结束

       2021年5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交叉论坛在琳恩图书馆111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始院长张明杰院士和生医工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明杰院士在开场发言中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表示了对生命领域与工程技术交叉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蒋兴宇教授通过生动的例子告诉在场同学勇于交流、共同挑战跨领域课题。

       张明杰院士的学术报告题目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ell biology”,介绍了细胞相分离带来的神经元研究的全新视角和最新进展。蒋兴宇教授以“Micro-/Nano-scale tools for manipul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为题,介绍了关于微纳米尺度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硬度可调的纳米颗粒、微流控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及电子血管等新进展。现场师生在问答环节踊跃发言,就学术报告内容和研究领域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六讲——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唐盛平主任

2021年5月11日下午,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唐盛平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在小儿斜颈诊治中面临的问题”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刘超助理教授主持。

 

唐盛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骨科学及创伤学哲学博士(香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骨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首席专家,深圳三名工程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学科带头人。从2003年2月至今担任深圳儿童医院外科教授和主任医师。2018年纽约儿童医院进修。2009年德国波恩儿童医院进修。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担任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7年12月至1998年6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及创伤学系,访问学者。1999年9至2002年11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及创伤学系,获临时医生执照。1992年10月至1997年8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讲师,主治医师。1985年7至1992年9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2010至今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8年至今广东省医学会小外科学委员; 2007年6月至2018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委员;2004年至今担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12月至2021年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2007年6月至今担任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2004年10月至今担任深圳市医学会骨创伤学会委员;2005年至今担任深圳市中西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实施科教兴科,积极参加科研。完成科研课题五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参加四部专著编写。完成和发表论文完131篇,其中11篇发表在国际性杂志,33篇发表于中华牌杂志。从事小儿骨科专业36年,完成各种手术近万例,擅长于小儿骨创伤、先天骨骼肌肉畸形(先天性马蹄足、先天性肌性斜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足多并指畸形)、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畸形、骨病等小儿骨科疾病。

 

 

人类面对自身的疾病,探索寻找治病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唐主任通过简要回顾西医的发展史,让同学们了解到医学是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而进步的。再结合自身40年的从医经历,通过“小儿斜颈”这个病症,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医学的发展,分享诊治与研究这个病症的过程,希望生医工的学生对诊治疾病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