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工程系讲座教授杨宏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0月23日下午,应我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邀请,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化学工程系讲座教授杨宏在台州楼323会议室开展了题为《Quantifying the Form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Catalysis and Nanotoxicity》的讲座。我系副教授李凯、助理讲授何俊龙等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讲座。


杨宏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他的课题组通过使用螯合剂以及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实现了对纳米金属合金的组分,形貌,以及尺寸的精确调控。他指出,通过带有巯基的长链分子对铜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改性,将极大的降低铜纳米粒子的生物毒性。杨宏教授所开展的对纳米颗粒形成机制的研究,对开发高性能形貌可控的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吸引了大量师生的参与,并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就相关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杨宏教授对大家的疑问一一给予了详细解答。


讲座结束后,蒋兴宇教授代表我系向杨宏教授赠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文字:罗天挚

吉林大学宋宏伟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0月18日上午,应我系教授吴长锋邀请,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宏伟来我系开展了题为《稀土纳米晶发光中的局域电磁场调控与太阳电池应用》的讲座。我系系主任蒋兴宇、副教授李凯等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讲座。

宋宏伟教授开讲

宋宏伟教授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纳米光电功能材料与应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学术奖励。

讲座现场

宋宏伟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局域电磁场调控稀土纳米材料发光、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稀土掺杂钙钛矿量子点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稀土材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利用其制备的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在能源、生物传感、红外防伪等领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稀土纳米材料存在量子效率低、吸收截面小等缺点。宋宏伟教授课题组利用局域电磁场调控原理,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三维光子晶体结构实现了稀土纳米材料发光3个数量级的增强。此外,宋宏伟教授课题组还利用稀土材料实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稳定性等性能的优化。最后,宋宏伟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稀土掺杂钙钛矿量子点领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稀土掺杂可以明显提高其发光效率,而且利用该纳米材料作为荧光转换层制备的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大幅提高,这为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宋宏伟教授与我系部分教师合影

文字:房晓峰

新加坡国立大学Hanry Yu 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0月15日上午,应我系副教授唐斌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Hanry Yu 来我系开展了题为《Development of macroporous hydrogel sponges for soft tissue organoid culture and application》的讲座。我系系主任蒋兴宇、副教授陈放怡等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了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中,Hanry Yu教授阐述了软组织器官在疾病建模和药物测试中的很多应用,并指出形成器官相对简单,然而培养器官却是很大的挑战。Hanry Yu教授分享了他课题组研制的一种可以用于形成和维持肝细胞球体的软质大孔纤维素海绵,同时还讲述了他们在保留肝癌患者异种移植的异质性和复杂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为了使器官的应用和表征成为可能,Hanry Yu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易与还原剂溶解的变体。另外一方面,为了在药物筛选中实现高含量和高通量的应用,他们进一步开发了一种透明变体,这种透明变体可以直接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中形成大孔水凝胶海绵。这些发现使得不同规模的研究和药物测试应用成为可能。

Hanry Yu教授与我系教师合影

讲座结束后,Hanry Yu 教授前往图书馆111开展了新加坡国立大学MBI研究所研究生招生宣讲,吸引了18 名同学的报名,并在我系的协助下开展前期面试。

文字:马粉波

2018-2019学年悦泰美奖学金获奖名单公示

经学生申请,院系审核。现将2018-2019学年生物医学工程系“悦泰美”奖学金获奖情况公示如下。

公示期2018年10月15日-2018年10月22日。如有异议,请联系生医工系王老师,wangd3@sustc.edu.cn,0755-88015001。
      注:审稿中的学术论文均不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