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世界一流大学领袖出任委员会2017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鹏城十月,秋风送爽;塘朗山麓,群贤毕至。14位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世界一流大学领袖,应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

鹏城十月,秋风送爽;塘朗山麓,群贤毕至。14位来自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世界一流大学领袖,应邀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10月16日,2017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会议在南科大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将为南科大制定与实现各项战略目标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并为南科大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这次会议受到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高度重视,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专程赶到深圳会见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向会议发来贺信,深圳市副市长高自民、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邢锋等出席会议。

 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校长杨祖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校长莱诺·古泽拉,昆士兰大学校长彼得·霍伊,莱斯大学校长大卫·李伯隆,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东英吉利大学校长大卫·理查德森,牛津大学校长路易斯·理查德森,密歇根大学校长马克·施立索,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施春风,韩国科学技术院院长申成辙,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校长塞缪尔·斯坦利,新加坡国立大学候任校长陈永财。他们在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办世界一流大学的丰富经验,在全球高等教育界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他们所带领的大学,有10所在2017-2018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包括排名第一位的牛津大学。杨祖佑为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主席。

省市领导与委员们参观学校建设规划沙盘

会议现场

 出席本次会议的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杨祖佑、包信和、陈繁昌、彼得•霍伊、大卫·李伯隆、大卫·理查德森、施春风、申成辙、塞缪尔·斯坦利、陈永财等10人。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校长陈十一等校领导,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许建领等出席会议。

黄宁生在会见与会的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时表示,南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近年来取得了许多瞩目的成就。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及支持南科大和其他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各位优秀学者为广东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在广东、在深圳开展更多的科技与教育合作。

陈十一致辞

 陈十一主持会议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他对各位世界一流大学领袖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衷心地感谢广东省和深圳市一直以来对南科大的大力支持。他表示,这次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会议将是一次国际高等教育顶尖智慧的碰撞,将为南科大发展战略制定、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助力。

高自民致辞

高自民致辞并宣读了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发来的贺信。贺信指出,当前国家正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为南科大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汇聚众多具有崇高声望、卓越影响力和丰富办学经验的全球知名大学校长,是支撑南科大发展的顶级智库,也是南科大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举措。希望南科大通过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深圳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南科大发展,推动南科大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邢锋致辞

邢锋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广东省教育厅对南科大的办学成绩充分认可,对南科大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南科大集国家和省市倾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天时”、地处深圳经济特区的“地利”和众多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的“人和”于一体,希望南科大把握机遇,按照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和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推进各项办学工作,加快提升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广东省教育厅将继续全力支持南科大的建设发展。

杨祖佑讲话

会议在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主席杨祖佑的主持下,通过了《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章程》。

 随后的会议中,陈十一作“南科大战略全局纵览”主题报告,向与会嘉宾介绍南科大建校理念、服务使命、办学进展和未来战略部署规划。陈十一表示,南科大依托深圳市城市地缘优势,有众多高新科技企业为技术支撑,南科大要为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中国输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探索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模式。陈十一向嘉宾们详细介绍了南科大“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和“学分制、导师制、书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南科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与会委员们专注聆听,并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场氛围活跃。

会上,南科大副校长吴传跃,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科研规划部部长赵予生,副校长汤涛,总务长鲁春,创新创业学院执行院长刘科,分别就“南科大本科教育”、“南科大科研管理”、“南科大师资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南科大国际化发展”“南科大创业教育与实践”进行了专题汇报。每项专题汇报后都留有讨论时间,与会委员们分别对五项议题的多个侧面展开研讨,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当天下午2时,参加会议的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们与南科大学子们在致仁书院活动室进行座谈交流。委员们对同学们的未来志向、学业规划、个性发展、社团经历、课程学习时间和留学生在南科大的适应情况进行面对面地了解。期间,关于南科大,委员们问了许多细致入微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也积极踊跃地与委员们进行互动交流。

委员们参观学校皮米中心

       委员们还参观了南方科技大学皮米尺度上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心,物理系系主任何佳清教授向委员们详细介绍了皮米中心的仪器设备情况和科学研究进展。

<imgsrc=”http://bme.sustc.edu.cn/attachs/editor/2017/11/07/thumb_5a0115c69e52a.jpg” />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南科大设立顾问委员会,作为南科大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由校长聘任。”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是具有国际顶尖水准的智囊机构,也是学校与国际接轨的关键纽带,为南科大全面发展及国际化进程注入智慧能量。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将对南科大战略发展思路提供前瞻性建议;为南科大应对当前问题挑战提供国际性参考方案。南科大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的设立,对提升南科大高等教育水平,提升南科大的国际声誉与影响力具有深远意义。

南科大自成立以来,以创新立校,以改革兴校,初步形成了破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题的“南科大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6年的快速发展,为南科大跨越腾飞、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次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会议的举行,是南科大在扎根中国大地、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上迈出的新的步伐。

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成员简介:

杨祖佑(Henry T. Yang),南方科技大学国际咨询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工程教育学会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杨校长在研究、教学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贡献广受认可,曾获得美国工程教育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加弗·拉米奖,美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结构、结构动力学和材料奖,以及七个荣誉博士学位。2016年还获得了美国国家工程院亚瑟·比切奖。

包信和(Xinhe Bao),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任中国化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催化学会会长。他是能源化学学报(JEC,Elsevier)的联席主编,同时还担任多个国际科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和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包括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 Env. Sci., Chem. Sci., Surf. Sci. Report, ChemCatChem, ChemPhysChem, Surf. Sci.等。

陈繁昌(Tony F. Chan),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工业及应用数学学会及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他亦曾是世界上最常被引述数学家。陈校长是港科院创院院士及董事会成员、香港科学会主席、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再工业化委员会委员。

莱诺·古泽拉(Lino Guzzella),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校长。古泽拉教授因其在转换控制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获得了IEEE-MSC-Industry奖,还获得IEEE控制系统杂志杰出论文奖、SAE Arch T. Colwell优异奖等多个奖项。他是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研究员、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研究员和瑞士工程科学学院(SATW)的成员。

彼得·霍伊(Peter Høj),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校长。霍伊教授是医学研究未来基金咨询委员会成员、澳大利亚加强出口管制指导小组联席副主席、edX大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八校集团大学董事会成员及昆士兰计划大使。2014年被任命为大洋洲地区汉办高级顾问。他还是澳大利亚科技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员,也是丹麦皇家科学暨文学院的外籍成员(自然科学类)。

大卫·李伯隆(David W. Leebron),美国莱斯大学校长。李伯隆校长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他担任了Internet2和高等教育金融公会(COFHE) 董事会主席和美国大学协会主席。他拥有南开大学荣誉学位,也是天津大学荣誉法学教授。并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国家荣誉司令官勋章,西班牙政府授予伊莎贝拉·拉·卡托利亚荣誉。

林建华(Jianhua Lin),北京大学校长,我国杰出的教育改革家。林建华校长还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和重庆大学校长。自担任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院长时就开始锐意改革。推动医学、理学与工程学科相结合,建立了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多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机构,如生物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等。他还致力于重建工程学院,这是把北大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一步。

大卫·理查德森(David Richardson),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校长。1999年,理查德森教授被授予普通微生物学弗莱明奖章,并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沃尔夫森研究优异奖。理查德森教授的其他职位还有:诺维奇研究园区董事会主席和诺福克皇家农业协会主席。他也是新安哥拉地方企业伙伴关系董事会成员,诺福克和诺维奇大学医院董事会的非执行董事。

露易丝·理查德森(Louise Richardson),英国牛津大学校长、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哲学协会、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学院荣誉会员、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理查德森教授在哈佛大学工作期间获得了莱文森奖和艾布拉姆森奖,以表彰她在防止战争和建立普遍和平方面的工作。理查德森校长目前担任多个非营利组织的理事,如纽约卡内基公司、布克奖基金会和苏格兰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小组。

马克·施立索(Mark S. Schlissel),美国密歇根大学校长。施立索校长曾担任国家卫生研究院免疫生物学研究中心会员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评估委员会主席。施立索校长于1998年成为美国临床调查员协会会员,并于2013年当选为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会员。自1992年起,施立索校长一直是美国免疫学家协会的成员,并在2013年被评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施春风(Choon Fong Shih),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的断裂力学专家。施春风教授曾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他大力推动了国际研究型大学联合会的建立,并担任了四年的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主席。施教授是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和伊丽莎白女王工程奖评委会成员,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顾问。

申成辙(Sung-Chul Shin),韩国科学技术院校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高等教育家。曾任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的建校校长。申校长获得多个学术奖项和荣誉称号,包括2016年度亚洲磁学协会亚洲联盟(AUMS)奖;2012年获得最高科学家奖;2007年被授予科学技术荣誉勋章。自2008年起,申校长成为美国物理协会(APS)成员。

塞缪尔·斯坦利(Samuel L. Stanley Jr.),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校长。斯坦利博士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战略规划指导委员会成员、布鲁克海文科学协会董事会主席。斯坦利博士是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为美国政府就敏感生物研究进行有关的问题的咨询。斯坦利博士还担任公共和赠地大学协会(APLU)董事会成员,并担任保罗·罗杰斯全球健康研究协会大使。

陈永财(Eng Chye Tan),新加坡国立大学候任校长,陈教授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主管学术事务)兼教务长,他将于2018年1月1日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五任校长。陈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当前学术体系的设计者。他曾任新加坡数学学会主席、东南亚数学学会主席。他还是新加坡国防科技机构(DSTA)董事会成员、社会企业贸联集团中心董事会成员,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与科学高中理事会成员。

*除主席外,委员会其余成员按姓氏排序。

 文字:汪子怡
图片:苏佳慧、王凯强
主图设计:丘妍
资料来源:国际合作部

第一期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2017年7月28日至29日,由生物医学工程系举办的第一期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隆重举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系主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及高级顾问郭向东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王英晓担任本次论坛组委会联合主席,来自世界各地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参会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郭向东教授致辞

 28日上午,郭向东教授致开幕词,宣布高峰论坛隆重开幕。王英晓教授致欢迎词,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王英晓教授致辞

 此次论坛分为五个主题,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医学院院士、AAAS会士Dennis Discher主讲“力学应用医学”;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美国Emory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杰出讲席教授聂书明主讲“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健康监控”;哈佛大学生物统计与计算生物学系教授刘小乐主讲“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影像研究学院主任,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李德彪主讲“跨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影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Clark T Hung 主讲“原位再生工程”。每个主题邀请该领域资深专家进行精彩演讲,并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5位主题主讲人演讲现场

 本次论坛的举行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界前沿学科研究提供了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加强了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与世界一流学术专家的合作交流,推进了生医工系国际化建设的进程。
 

与会代表休息时间互相交流学习

 
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此次高峰论坛得到了深圳市弗劳恩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香港MT公司和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我系举办首期鹏程优秀青年生物医学工程高级研讨班

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下一代杰出人才,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持续发展助力,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生物医学工程系主办的首期鹏程优秀青年生物医学工程高级研讨班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

   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下一代杰出人才,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持续发展助力,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生物医学工程系主办的首期鹏程优秀青年生物医学工程高级研讨班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

 研讨班授课现场
 
教员授课场景

    研讨班组织委员会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系主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及高级顾问郭向东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王英晓任联合主席,邀请国际知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担任教员,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影像、生物力学、再生医学与力学生物学以及医学分子与细胞工程。

学员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6日上午,在南科大国际会议中心,研讨班伴随着郭向东教授热情洋溢的致辞隆重开班。教员们结合自身经历通过研究经验分享、前沿课题剖析、案例解析、互动讨论等形式,将在青年学者职业生涯初期所关心的问题,包括确定合适展开的研究课题,抓住急需的基金资助,在可能的科研困境中寻找突破及合适恰当的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有潜力的年轻研究人员包括博士后及青年教师步入职业生涯提供强有力支持。
 

研讨班师生合影留念

    为保证师生深入有效交流,此次研讨班严格控制学员名额,50人报名,21人通过审核批准参加。研讨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生物医学工程系能将研讨班继续办大办强,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得到有益指导。
 
    本次研讨班教员及主讲题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副系主任、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及高级顾问郭向东,主讲《Bioimaging and Computation Biomechanics》;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王英晓,主讲《Molecular and Cellular Engineer in Medicine》;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工程系主任,教授李松,主讲《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Mechanobiology》;
美国南加州大学眼科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周歧发,主讲《Medical Engineering and Imaging》;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教授龙勉,主讲《How to get a proposal approved》;
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樊瑜波,主讲《Industrialization fo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曹旭,主讲《Strategies for Preparing High Quality Academic Papers》。

我系吴长锋课题组在Nano Letters和Chemical 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纳米医学研究新进展

近期,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吴长锋课题组围绕着半导体聚合物纳米材料在光学治疗和荧光成像方面的研究,分别在Nano Letters及Chemical Science发表两篇研究论文。

    半导体聚合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子器件的高分子材料,其优异的光学性质特别适合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和光声成像探针。吴长锋课题组一直致力于半导体聚合物生物探针的研究,在聚合物点 (Polymer Dot) 的设计制备、性能调控、生物传感、生物成像以及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 (Angew. Chem. 2013, 52, 3086; ACS Nano 2016, 10, 6769;Adv. Mater. 2017, 29, 1604859)。

    最近,吴长锋课题组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偶联的聚合物点发展了酶增强的光治疗方法(Enzyme-Enhanced Phototherapy)。在该方法中,利用聚合物点在实体瘤内的通透滞留效应,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肿瘤内葡萄糖氧化产生H2O2,而H2O2经光照劈裂产生大量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由此产生的光治疗效果远远超过等量的其他活性氧物质,对癌症细胞和活体动物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杀伤效果。上述结果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旗下的著名期刊Nano Letters,这项研究为发展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葡萄糖氧化酶偶联聚合物点的酶增强光治疗方法

    在另一研究中,吴长锋课题组首次合成了在近红外区域800 nm发光的半导体聚合物,将近红外聚合物点用于细胞膜和细胞骨架的特异性标记,与商品化的近红外染料相比较,展现出更高的染色指数及成像信噪比。将聚乙二醇基团修饰到聚合物点表面,实现了对小鼠淋巴结和肿瘤的高信噪比荧光造影,为临床上前哨淋巴结及恶性肿瘤的精准定位切除提供了支撑。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Chemical Science。

 

近红外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体荧光成像应用

       上述两篇论文均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为第一单位,研究项目得到了南方科技大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7b01382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html/2017/sc/c7sc004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