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赴上海交大、东南大学、浙江大学访问

2017年2月20日-22日,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带队,先后赴上海交大、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交流访问,了解三所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等情况,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我系陈放怡老师、吴长锋老师、唐斌老师等参加访问。

2017年2月20日-22日,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带队,先后赴上海交大、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交流访问,了解三所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等情况,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我系陈放怡老师、吴长锋老师、唐斌老师等参加访问。

2月20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徐汇校区会议室,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南方科技大学是由中国广东省领导和管理、深圳市举全市之力创建的一所公办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古宏晨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科研及教学情况;下午,在闵行校区,院长助理夏伟梁博士介绍了学院教学培养方案及学生工作状况,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

 

上海交大座谈

21日上午,在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会议室,我系教授与院长顾忠泽教授、副院长赵祥伟、谢建明、周平等教授进行了交流,首先,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16年6月,研究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健康监控、原位调节的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成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顾忠泽教授介绍了学院情况,分管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学院教学及科研情况。座谈会后,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

 

东南大学座谈

22日上午10:00,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会议室,我系教授与李劲松院长、黄海教授、王平教授等进行了座谈,首先,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我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并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并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然后,李院长介绍了学院师生情况及研究成果,双方达成了科研交流、联合培养的合作意向。下午,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

 

浙江大学李劲松院长介绍学院科研情况

这次访问是我系对华东三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强校的首次访问,至此,我系已对国内11所生物医学工程强校进行了访问。

 

合影留念

背景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1979年上海交大建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全国最早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三十多年来,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工作者们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作为指引,在科研、教学、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它一直是全国最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于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2、2007年、2012年国家一级学科评比中一直名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前三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已是上海交大这一百年名校中一个“亮点”专业之一。2015年,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为上海交大入选“上海高峰高原学科”(I类)的四个专业之一。

2005年上海交大与原上海原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后,将大力发展医-工(理)交叉科学作为主要战略之一。 而Med-X研究院于2007年11月的成立,就是这一主战略的一个关键的实施。该院是上海交大“985工程”建设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之一,是学校直属的从事医工、医理交叉研究的科研教育机构,以推动交叉性的、转化性的医学研究为核心目标。几年来已有多位原国际著名的研究教育机构的学者全职加盟Med-X研究院。Med-X研究院拥有教育部工程中心、上海市Med-X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康复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大纳米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等。Med-X研究院还与瑞金医院、仁济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附属医院建立了五个联合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1984年9月由韦钰院士创建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系,1994年8月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2006年8月成立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1993年被批准建立全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1997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生物医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2010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在2007、2012年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全国评估中排名第一。学院目前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与生物物理学等3个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所。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在校生869人,其中本科生376人,硕士生303人,博士生190人;在站博士后34人。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仪器科学与工程学系,具有生物医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相应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两学科均为国内率先创立,其中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331名,硕士生218名,博士生167名,在站博士后17名。学院师资雄厚,既有资深博学的知名教授,也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其中在职教授24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0余人。学院具备良好的科研与办学条件,建有“生物传感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药物筛选和中药开发及评价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防高性能嵌入式计算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网络多媒体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设有“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嵌入式研究中心”等学科交叉研究单位。

东北俄亥俄大学Yong Lu教授来我系进行学术交流

2017年1月10日,应我系执行系主任陈放怡副教授的邀请,东北俄亥俄大学Yong Lu教授在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Cellular mechanisms of sound localization: roles of synaptic inhibition and neuromodulation”的精彩报告,此次报告由陈放怡副教授主持。

  2017年1月10日,应我系执行系主任陈放怡副教授的邀请,东北俄亥俄大学Yong Lu教授在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Cellular mechanisms of sound localization: roles of synaptic inhibition and neuromodulation”的精彩报告,此次报告由陈放怡副教授主持。

Yong Lu作报告

    Yong Lu,分别于1989年、199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密苏里(Missouri)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1999-2005年期间,在华盛顿大学做博士后。1992-1995年期间,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讲师,分别在2005-2012年、2012年至今期间,于东北俄亥俄医科大学解剖与神经生物系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听觉中枢神经的信息处理、发育调控,基于细胞定位的细胞机制等。

报告现场

    报告中,Lu老师首先向大家简单普及了声音定位的基础知识,说明了声音定位对于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并由此展开此次报告。Lu老师课题组在研究中将耳间时间差(ITD)和耳间声强差(ILD)作为声音定位的指标,来研究听觉电路中声音定位神经元特性,并向大家介绍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声音定位的神经调节机制,以及声音定位电路中通过mGluRs自发与诱发神经传递的调节机制。其研究旨在通过对声音定位细胞机制的理解与分析,为以听觉敏感性降低为主的听觉障碍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答疑互动环节 

   在提问环节,在座师生就听觉疾病的动物模型及分析结果等相关问题跟Lu老师进行了有效深入的互动,Lu老师针对提问,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生物医学工程系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我系开创之年。2016年7月5日第51次校长办公会决定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我校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合作共建我系,郭向东教授受聘为我系创系系主任。

2016年,是我系开创之年。2016年7月5日第51次校长办公会决定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我校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合作共建我系,郭向东教授受聘为我系创系系主任。我系现有核心教职工10人,兼职教授10人。

形成“创新 艰巨 和谐”的系文化氛围
我系确立了“勇于冒险、甘于艰苦、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通过文化引领,凝聚全系教职员工、学生为创建高水平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努力。

走访国内同行,加大合作交流
2016年9月、10月、12月,我系先后访问了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深圳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院(系)。通过访问,加强了我系与国内各高校的联络,详细了解了各高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情况,对我系人才引进、科研教学及产业转化等有积极借鉴意义。

 

吸收哥大培养思路,加强教学工作
我系借鉴了哥大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建立了加强版的哥大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与哥大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今年9月,我系选派3名大四本科生赴哥大开展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活动。2017年6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将有第一届毕业生2013级学生毕业,同时,我系在积极准备专业评估工作,已经完成了专家通讯预评审。

通过研讨交流,推动科研创新
生物医学工程系自2016年6月成立以来,共举办12期“生物医学工程讲堂”,4次学术会议,开展2期南科大讲堂。8月,我系组织召开了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9日,我系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原副校长卢天健教授,开展了主题为“超轻多孔材料:从工程结构到细胞微环”的南科大讲堂,12月14日,我系组织召开了首届哥大-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12月20日,应郭向东教授邀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Connecticut大学教授Cato T. Laurencin做客南科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了“Regenerative Engineering: Convergence in Action”的精彩报告。

 

多渠道宣传,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我系加大了宣传招聘力度,7月份,在《自然》、《科学》等平台发布招聘广告。郭向东教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等院校做报告,我系通过邀请国内外同行来校做报告,挖掘优秀人才加盟。我系建立了宣传册、网站、微信、视频等多种宣传方式,介绍我校及我系发展动态,扩大我系社会影响力。

热心学校公共服务
我系教授积极组织参加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工作。唐斌担任广东招生组组长,带领广东组取得较好成绩。陈放怡担任致仁书院副院长,是我校书院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

 

首届哥大-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6年12月14日,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主办的“首届哥大-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在行政楼301召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Andrew Laine教授和工学院副院长Barclay Morrison教授出席研讨会并作报告,我校副校长汤涛做致辞。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主持会议。     

                                                                                                                                                                                              汤涛讲话

       汤涛代表学校对Andrew Laine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新型改革大学,而生物医学工程系是这所年轻大学里刚刚成立的院系,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对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大力支持,希望南科大与哥伦比亚大学之间的合作不局限于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可以扩展到工学院甚至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郭向东主持会议

       郭向东感谢哥伦比亚大学支持创立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希望双方能够继续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快速成长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这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也将在南方科技大学绽放光彩。

双方代表作报告

      与会代表就各自研究领域做精彩报告,Andrew Laine教授分享了肺部疾病的定量成像信息学领域的研究;Barclay Morrison教授讲述了其团队在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及治愈手段的生物学路径方面的研究内容及成果;陈放怡副教授阐述了用于评价斑马鱼幼虫毛细胞功能的行为分析;吴长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用于光学成像和光疗的半导体聚合物;唐斌副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骨关节胶原纤维的纳米力学和结构的研究工作;史鹏教授则向大家分享了非破坏性原位解剖细胞活动的神经界面。超过20余名师生参加了上述活动。

会议合影

       本次研讨会通过报告的形式,不仅加强了双方在学术上的交流,代表们通过展示各自研究的兴趣和领域,更碰撞出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交叉学科的思想火花。

 

文字:杜莉

我系赴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访问

2016年12月16、19日,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带队,先后赴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交流访问,了解三所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等情况,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我系陈放怡老师、吴长锋老师、唐斌老师等参加访问。

2016年12月16、19日,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带队,先后赴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交流访问,了解三所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等情况,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我系陈放怡老师、吴长锋老师、唐斌老师等参加访问。

12月16日上午,在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但果教授陪同下,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但果教授介绍了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情况,双方就进一步合作进行了讨论。

 

深圳大学参观访问

19日上午,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会议室,我系教授与院长冯前进教授等进行了交流,首先,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冯前进教授介绍了学院情况,分管副院长分别介绍了学院教学及科研情况。

 

南方医科大学座谈交流

19日下午,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陈晓峰教授陪同下,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在座谈交流环节,郭向东教授介绍了我校发展近况及系发展规划,陈晓峰教授赞同郭教授的建系思路,并介绍了华南理工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情况,为我系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华南理工大学参观访问

背景介绍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于1986年成立的医学放射工程系,是国内较早成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单位,现为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广东省重点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学院秉承“以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医学成像为龙头、以临床应用为依托、以产业需求为引导”的办学方针,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重发展。

教育教学着重培养临床医院、相关产业与科研院所急需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硕-博”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学生1300余人,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均不低于99%,一条培养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卓越型人才的办学之路已然成型。《培养理工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出版了医学成像系列专著3本,教材20多部。

科学研究以医学成像与分析为中心,推动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解决临床应用实际问题,为国家医学影像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目标。学科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多项;两度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近五年获得国家重点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8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8项。

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沈阳东软等国内知名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横向合作项目100多项,专利成果转化20多项。研究成果孵化两家公司,分别从事医院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与医疗设备的第三方检测平台技术服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其中正高18人,副高32人,有博士学位者占60%,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0%,有1年以上国外知名科研院所研究学习经历的教师占27%。拥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军队院校育才银奖、总后优秀教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丁颖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有多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聘请客座教授10人,国外客座教授5人。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材料领域教育与研究机构”。学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5个系、6个研究所(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五;ESI全球排名进入前15.3%。

宾州州立大学高翔副教授来我系进行学术交流

2016年12月20日,宾州州立大学副教授、营养流行病室主任高翔,应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的邀请,在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如何提出并检验一个科学假说——以帕金森疾病为例”,我系唐斌副教授主持报告。

 2016年12月20日,宾州州立大学副教授、营养流行病室主任高翔,应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的邀请,在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开展了题为“如何提出并检验一个科学假说——以帕金森疾病为例”,我系唐斌副教授主持报告。

 

高翔老师作报告

   高翔,任职多个美国国家级委员会,包括美国科学院医学部 (IOM)、美国帕金森研究学会、美国睡眠研究会、美国睡眠医学科学院等。多次参与美欧多个国家课题评审,包括美国NIH、美国退伍军人署、以色列科技协会、英国帕金森协会等。主持、参与多个美国NIH的课题,发表了超过140篇科研,文章总影响因子>700,被引用次数超过4800,H-index 40。其研究成果上千次被世界各大媒体报道,包括路透社、ABC、NBC、CBS、USA Today、Fox News,时代周刊(Time),美国新闻(US News)、新华社等。相关报道还被翻成了法文、西班牙文,中文等多种文字。

  首先,高翔老师向在座师生普及了帕金森疾病的基础知识、疾病机理以及易发病人群等,并从“无中生有”的印子,生动幽默的来引入今天的报告主题——提出并验证假说。从帕金森疾病的常见病状——易高发黑色素瘤,来思考黑色素与帕金森的关系,并提出帕金森病病因新假说——色素假说,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一假说。整个报告过程,高老师用具体事例,生动的为大家呈现从发现问题到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选取样本——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报告现场

  在提问环节,在座师生就色素假说验证过程的样本选取、如何对一个假说进行有效的验证及分析等相关问题跟高老师进行了有效深入的互动,高老师针对提问,一一给予耐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