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交叉论坛圆满结束

       2021年5月13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交叉论坛在琳恩图书馆111报告厅召开,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始院长张明杰院士和生医工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明杰院士在开场发言中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并表示了对生命领域与工程技术交叉发展前景的乐观态度。蒋兴宇教授通过生动的例子告诉在场同学勇于交流、共同挑战跨领域课题。

       张明杰院士的学术报告题目为“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ell biology”,介绍了细胞相分离带来的神经元研究的全新视角和最新进展。蒋兴宇教授以“Micro-/Nano-scale tools for manipulation of biological cells”为题,介绍了关于微纳米尺度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包括硬度可调的纳米颗粒、微流控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及电子血管等新进展。现场师生在问答环节踊跃发言,就学术报告内容和研究领域前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六讲——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唐盛平主任

2021年5月11日下午,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唐盛平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在小儿斜颈诊治中面临的问题”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刘超助理教授主持。

 

唐盛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骨科学及创伤学哲学博士(香港)。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骨科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首席专家,深圳三名工程儿童医院小儿骨科学科带头人。从2003年2月至今担任深圳儿童医院外科教授和主任医师。2018年纽约儿童医院进修。2009年德国波恩儿童医院进修。2002年8月至2003年1月担任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7年12月至1998年6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及创伤学系,访问学者。1999年9至2002年11香港中文大学骨科及创伤学系,获临时医生执照。1992年10月至1997年8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讲师,主治医师。1985年7至1992年9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外科。2010至今广东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8年至今广东省医学会小外科学委员; 2007年6月至2018担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骨科学组委员;2004年至今担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12月至2021年担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2007年6月至今担任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2004年10月至今担任深圳市医学会骨创伤学会委员;2005年至今担任深圳市中西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实施科教兴科,积极参加科研。完成科研课题五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参加四部专著编写。完成和发表论文完131篇,其中11篇发表在国际性杂志,33篇发表于中华牌杂志。从事小儿骨科专业36年,完成各种手术近万例,擅长于小儿骨创伤、先天骨骼肌肉畸形(先天性马蹄足、先天性肌性斜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足多并指畸形)、特发性和先天性脊柱畸形、骨病等小儿骨科疾病。

 

 

人类面对自身的疾病,探索寻找治病的方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唐主任通过简要回顾西医的发展史,让同学们了解到医学是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而进步的。再结合自身40年的从医经历,通过“小儿斜颈”这个病症,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医学的发展,分享诊治与研究这个病症的过程,希望生医工的学生对诊治疾病有所了解。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五讲——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大志主任

2021年4月2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大志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骨科中的生物工程”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唐斌副教授主持。

 

 

杨大志,医学博士,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脊柱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骨科学会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委员,国医师协会广东分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国残疾人联合会广东分会脊柱肿瘤学会副主委,华医学会广东省脊柱感染学组副主委,华医学会深圳骨科学会副主委。 

 

讲堂中,杨主任简要介绍现代医学中骨科一百多年来治疗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无不伴随着生物工程的创新与进步。重点介绍生物工程在当下骨科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对生物工程更理想化的需求。最后,引发同学们对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发现的张望和期盼。

 

 

2021年生物医学工程系推免研究生选拔办法

2021年推免工作小组成员:蒋兴宇、吴长锋、奚磊、陈放怡、唐斌、郭琼玉、张明明

2021年推免工作小组组长: 吴长锋

申请对象:2022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排名方式:综合成绩排名(3位整数,2位小数)

排名范围:专业排名(总GPA≧3.0)

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组成部分:总GPA、面试表现(总分100分)

算式:综合成绩=(GPA/4*100*80%+面试成绩*20%)*10
注:面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例:A学生GPA3.6,面试成绩90分

A学生 其综合成绩=(3.6/4*100*80%+90*20%)*10=900

总GPA范围:包括2021年春季学期的期末成绩

成绩范围:前三学年的成绩(包括2021年春季学期的期末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