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课程宣讲-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创新教学

前言: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临床认知创新课程申请即将开放。本系列课程以“新工科”理念融入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实践、优化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现“医工交叉”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生物医学理论功底,同时具备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一、课程简介   

1. 医学影像学、神经科学和康复工程三项认知式教学实践模块,有利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Ⅰ:通过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应用,引导学生探索最前沿生物医学工程理论,把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动向。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Ⅱ:通过医院临床实践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也能了解在学校难以获得临床治疗方面的知识以及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操作等能力。

2.生物医学工程系与一线临床医生团队共同建立多元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的教师团队

3.依托附属医院等单位建立稳定的认知式生物医学工程临床教学基地。合作医院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大总医院、深圳市中山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南山医院、福田医院等。

4. 对上述模块领域有浓厚兴趣的同学,不论学科背景,均欢迎选课。

 

二、师资介绍

1.医学影像模块:奚磊

2. 神经工程模块: 陈放怡、刘泉影

3.康复工程模块:唐斌、张明明、刘超

 

三、宣讲安排

时间:2020年12月9日(周三)下午4:00

地点:学生宿舍11栋101书院活动室

4:00-5:00宣讲

5:00-5:30精美茶歇

 

四、课程申请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Ⅰ

选课对象:全校学生,不限年级,不限院系

选课时间:2020年12月中旬

选课方式:教务系统

 

五、联系方式

shiyq2020@sustech.edu.cn  (史老师)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21年博士生招生报考通知

学校概况

       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被赋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南方科技大学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的办学特色,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目标是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为提高我校博士生招生工作的科学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生招生中的作用,本着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博士生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现将2021年博士生招生第一次“申请-考核”的有关规定和安排如下。

 

生物医学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系(以下简称“生医工系”)成立于2016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向东教授为创系系主任,受聘为高级顾问。现任系主任蒋兴宇讲席教授(哈佛博士、国家杰出青年)。  

       生物医学工程系核心教师共计29名,3名讲席教授,1名教授。其中多位导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和奖励。研究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及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影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与纳米医学。  

       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医工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并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并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生医工系毕业升学就业率为100%,超过2/3的毕业生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详情请查阅生物医学工程系官方网站: http://bme.sustech.edu.cn/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在境外留学人员须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原则上申请人本、硕期间GPA均不得低于3.0。

 

二、招生类别

南科大独立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须全脱产学习。

 

三、招生专业与学制  

生物医学工程系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为:(070100)数学、(070200)物理学、(071000)生物学、(080100)力学。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详见网址https://gs.sustech.edu.cn/boshi2021/1880(正式报名开始前持续更新)或各招生院系网站。“申请-考核”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四、申请程序    

1. 报名及材料提交

报考者需于11月23日-12月9日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s://yz.chsi.com.cn/  (没有中国研招网账号的请注册后登录),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所需要的报名材料。报名结束后,申请者需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1,填写时参考附件2的说明)。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并加盖档案所在单位或所在学校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加盖公章)一份。

(3)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附件3)两封。报考导师不撰写推荐信,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生导师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为不同老师,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撰写。

(4)个人陈述一份(格式不限),内容包含本人的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攻读博士学位的动机与目标,学术或专业背景及兴趣,职业目标和规划等。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格式不限)。

(6)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7)硕士学位论文(往届生)或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届生)。

(8)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期刊封皮和目录复印件,已录用未刊出的论文复印件和录用证明复印件。如论文被EI或SCI收录,需提供文章检索证明复印件;如论文发表的期刊为EI或SCI刊源,但论文尚未被检索,则需提供期刊为EI或SCI的刊源证明复印件。

(9)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其它相关材料。

(10)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学生证)复印件、本科和硕士的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认证办法见附件4)。

(11)以上材料由申请者添加目录,并按上述顺序胶装(毕业论文规格)成册提交或快递到南科大报考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快递文件请注明“博士报名材料”,散页、用夹子夹上或订书钉简单钉装等方式邮寄或提交的材料恕不受理,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台州楼323,罗老师,18025415468)。

另请申请者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以一个pdf的形式发送至bmezb@sustech.edu.cn,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请标注为“姓名+申请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填写虚假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者一经发现将随时被取消录取资格,且今后不再允许申请我校博士研究生。

备注:以上附件材料下载请见https://gs.sustech.edu.cn/boshi2021/1879

 

2. 材料审核

考生的申请材料将由考生所报考院系先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无误后,由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下一阶段考核。院系初审评价的主要依据如下:

(1)考生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绩;

(2)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等;

(3)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

(4)其他与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

 

3. 外语水平考核

通过资格初审的申请者进行外语水平考核,外语水平考核由报考院系进行组织,主要考核考生阅读、翻译外文文献的能力,外语水平考核满分100分,6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录取,外语水平考核时间不少于10分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免参加外语水平考核:

(1)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50分及以上;

(2)TOEFL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IBT);

(3)IELTS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

(4)GRE成绩300分及以上(新);

(5)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

(6)WSK(PETS-5)考试合格;

(7)全国高校外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合格;

(8)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9)在国外有1年以上(含1年)全日制学习经历的人员(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为英语),该部分人员需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和成绩单。

(10)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期刊论文。

 

4. 综合考核

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综合考核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录取

学校根据导师考核推荐意见、材料初审结论、外语水平考核结果和综合考核结果等,结合院系和导师招生名额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的申请者2021年秋季入学。

 

五、学费与奖助学金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奖助学金。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研究生须按规定缴纳学费。我校2021级研究生收费与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相关要求

1.“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工作要自始至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

2.申请者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再退还。

3.博士生招生实施“申请-考核”制,进一步扩大了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导师应充分利用好该办法,积极组织优秀博士生生源。

 

七、时间安排  

时间 内容

11月23日-12月9日

申请者网上报名
申请者提交或快递申请材料
12月18日前 院系进行形式审查和材料初核,并公布审核结果
12月18日-27日 各院系组织外语水平考核、综合考核
2021年7月 组织录取、并公布拟录取结果

 

八、联系方式

1.南方科技大学研招办:

电话:0755-88015791/88015888 

网站:http://gs.sustech.edu.cn/ Email: yzb@sustech.edu.cn

 

2. 生医工研究生招生:

电话:88015151

罗老师   Email:bmezb@sustech.edu.cn  

2021年度攀登计划项目生物医学工程系评审结果

我校2021年攀登计划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申报结束,已进入院系评审环节,生医工系学生共申报9个项目,校团委按比例确定资助名额4个。经过专家评审,现公示前4名信息。

若有异议,请于2020年11月21日12:00前,联系肖然:xiaor2019@sustech.edu.cn。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姓名
科技发明制作类 基于全自动微流控基因芯片的流感病毒分型检测方法研究 吴子雄
科技发明制作类 新型活性氧型光敏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光动力一免疫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王淑贤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 基于光声与超声成像的多模态多参数脑成像技术的研究 王一珂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类 Sr-MOF表面改性PEEK: 具有抑炎、促骨生长和类多级骨结构的人工骨的研究 吴雨桐

 

我系讲席教授吴德成科研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日前,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2020年度立项项目清单,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吴德成牵头的项目“微纳生物机器人的定向合成和诊疗应用”入选。这是我校第二个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该项目由我校牵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联合申报。该项目旨在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开发活细胞感知、整合、响应多种肿瘤微环境信号功能的微纳机器人,评估其作用于肿瘤类器官以及肿瘤动物模型的诊疗效果,建立微纳生物机器人对肿瘤的智能诊断和适应性精准治疗的新策略。该项目的实施,将拓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并拓宽现有的癌症诊治手段,降低癌症死亡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整合而成。该计划聚焦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致力于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吴德成讲席教授

吴德成课题组

      吴德成2019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任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他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基金委重点项目等资助。吴德成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南科大金大勇团队打造光学多维度超分辨 “街景地图” 呈现细胞器互作动态真面目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金大勇研究团队和北京大学教授席鹏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光谱偏振光学断层成像技术(SPOT),结合亲脂探针,从光强、光谱和偏振三个光学维度分别解析脂膜的形态、极性和相位,首次实现了细胞内10种亚细胞器膜的同时成像并对其脂质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正如我们的城市一样,细胞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微观世界”,一个细胞内有多种不同的细胞器负责物质输运、新陈代谢、基因遗传、内分泌调节等功能。细胞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我们能认识细胞功能,并且了解致病根源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荧光显微镜受限于有限的荧光颜色通道,染色种类,染料的稳定性,时间和空间的成像分辨率等因素,为进一步探寻亚细胞器脂膜异质性等带来阻碍。

      脂膜广泛存在于亚细胞器中,其形态、组成和脂质相协同调节生物物理膜特性、膜蛋白功能以及脂和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虽然脂膜在亚细胞器生化功能和互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化学成分类似,不同类型的脂膜的分类、相互作用研究和长时间动态观察均十分困难。

      相比于现有的其他荧光成像技术,这次自主研发的SPOT技术利用六张原始图像即可获得荧光强度、光谱和偏振多个维度信息,成像速度快,可实时观测亚细胞器的动态变化。该技术良好的光学层切能力同时提高了偏振探测精度和光谱探测精度,首次利用光学成像技术得到亚细胞器内部的脂质异质性动态,对脂质极性和位相进行量化观察。

图 1 SPOT实现亚细胞器脂膜异质性分析

利用SPOT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线粒体内脊和外膜的脂质异质性以及内吞体在成熟过程中脂质成分的改变。通过实时监测,研究人员捕捉到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膜异质性的动态改变,以及TNT形成过程,和线粒体脊消失过程中脂质成分的动态改变。

图 2 SPOT监测到细胞分裂过程中脂膜的动态改变

图 3 线粒体嵴消失过程中脂膜的动态变化

      传统荧光显微镜受限于标记方法,最多只可进行四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SPOT突破了传统光学成像维度限制,从三维空间、时间、偏振和光谱六个维度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活细胞成像。通过膜形态、脂质极性和脂质相的协同作用可以对十种亚细胞器同时成像和分类,将为脂质组学和细胞器互作研究再添利器。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张昊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一直以来致力于偏振超分辨成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此前完成的工作包括:(1)开发偏振偶极子超分辨成像SDOM技术(Light: Sci. Appl. 2016),得到Nat. Methods的亮点评价;(2)开发偏振结构光超分辨成像pSIM技术(Nat. Commun. 2019),得到Nat. Methods的亮点评价;(3)提升偏振样本的SIM成像分辨率(Opt. Express. 2020),并开发基于激光干涉和数字微镜阵列的低成本SIM技术(Appl. Phys. Lett. 2020)。

      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还有清华大学博士生刘文辉和北京大学博士生李美琪。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创委项目等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