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郭琼玉课题组发表构建透明化离体模型研究成果

       近日,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郭琼玉课题组在肿瘤介入栓塞领域构建透明化离体模型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相关成果论文以“构建透明化肝脏离体模型评估肿瘤血管栓塞治疗(Decellularized liver as a translucent ex vivo model for vascular embolization evaluation)”为题发表在生物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Biomaterials。

       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已经开始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而透明化离体器官模型近几年来在观察研究器官的三维精细结构以及相关疾病机理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来说,最普遍的临床治疗方案之一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针对肿瘤供血肝动脉选择性地进行栓塞化疗。然而,TACE治疗缺乏有效模型对栓塞制剂的栓塞化疗特性进行评估,严重影响了该临床治疗药物制剂的研发。此前的相关研究主要使用微流控等体外模型来评估栓塞剂性能,但是此类模型使用的材质与肝脏真实血管的机械性能相差甚远,且模型通道的设计往往过于简单,难以模拟肝细胞癌中复杂的血管分布。而TACE治疗的动物模型由于采用的DSA、CT、MRI等成像系统分辨率较低,无法研究栓塞剂在末梢血管中的栓塞深度,且难以实时动态地监测栓塞效果。因此,如何开发新型TACE模型系统精确地评估栓塞制剂,已经成为该临床领域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

图1. 透明化离体肝脏模型血管系统的量化分析

       针对这一问题,郭琼玉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采用脱细胞全肝器官作为透明化离体模型对血管栓塞进行评估的新策略。近年来脱细胞技术主要应用于可再生器官重建,该研究创新通过严格控制的脱细胞灌注方法开发了透明化离体肝脏,在脱洗细胞的同时保留了肝内的细胞外基质和整个脉管系统。相较于天然不透明的肝脏,脱细胞肝脏获得了半透明的外观,其脉管系统可以通过各种成像工具进行可视化,包括明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光声显微镜(图1)。

图2. 在透明化离体肝脏模型中评估不同肿瘤介入栓塞剂

       课题组采用该透明化离体肝脏模型,针对不同种类的肝癌介入栓塞剂(包括液态栓塞剂碘化油和固体栓塞剂栓塞微球)进行了动态和量化评估。课题组发现,透明化离体肝脏模型肝脏血管网络的物理和生理特性比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材料的体外模型更为复杂和精细。因此,通过使用该透明化离体模型,可以获得其它模型难以获得的量化数据,包括栓塞剂渗透深度、栓塞终点以及空间分布等重要栓塞特性参数(图2)。

图3. 动态监测液体栓塞剂碘化油栓塞动力学

       此外,课题组首次通过透明化离体肝脏模型动态评估了TACE治疗的栓塞效果(图3),发现液体栓塞剂(如碘化油)的栓塞终点强烈依赖于注射压力,当碘化油到达毛细血管末端时注射压力会急速升高,可能引发栓塞剂泄漏和组织损伤。而对于诸如可降解微球和临床用栓塞微球等固体颗粒栓塞剂,接近栓塞终点的栓塞颗粒密度显著减少。该结果证实固体栓塞剂的颗粒大小和渗透深度是决定颗粒栓塞剂栓塞分布及栓塞终点的两个关键因素,同时这两种因素强烈依赖于血管的尺寸和分布。
       郭琼玉介绍,此项研究工作为建立透明化器官模型可视化研究及评估临床治疗手段开辟了新的途径,有望为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和生物材料提供更加有效的评估策略。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科研助理高雅楠是论文第一作者,科研助理李志华等对论文做出了重要贡献。郭琼玉为本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南科大为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获得了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奚磊、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王湘麟、生物系教授肖国芝,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Hanry Yu和副教授Hwa Liang Leo等研究人员的大力支持。
       该研究项目获得了广东省重点领域研究计划“材料基因工程”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孔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2961220301010?via%3Dihub

 

供稿:生物医学工程系
编辑:刘馨
主图设计:丘妍

 

我系讲席教授蒋兴宇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因其在“使用微/纳米材料进行多重分析,从而提高了医疗保健的质量和生物医学研究的效率”等方面的贡献,当选2020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AIMBE Fellow)。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AIMBE,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旨在引领和推进医学工程和生物学工程为社会服务。AIMBE Fellow 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其贡献对生物医学、医疗器械、疾病治疗以及相关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年全球共有156名科学家当选。

蒋兴宇

       蒋兴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流控芯片和纳米生物医学。他于201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获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9年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首届“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基金会发起);曾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迄今发表论文200多篇。

中国科学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光林受邀开展线上讲座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光林老师受我系张明明老师的邀请,在腾讯会议平台上开展了线上讲座。

        基于神经机器接口技术的人机交互是实现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系统智能控制的核心,运动功能康复和辅助系统是生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而利用神经接口技术获取人体活动信息是实现行为与运动意图精确识别的关键。目前,利用各种柔性传感技术精准获取神经肌肉活动的生理信息,来实现运动意图精确识别是人机智能交互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此次报告汇报了该课题组在柔性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方面的一些初步研究进展。

       当前,人机交互已经是当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包括手机,电脑的使用等等。交互包括物理交互,语音交互,智能交互等。“智能交互”是要求自然,精准,安全的一种交互。基于神经接口的人机交互系统是智能交互的一个重要实例,即采集脑电信号,外周神经信号或者是肌电信号来解码人的意图,实现人机交互。

       但是这也存在问题。首先,这种系统缺乏力反馈,将极大地限制人机交互的发展。为了促进人机交互发展,李教授团队选取了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利用骨骼肌肉信号来尝试构建一个更好的人机交互系统。这种思想旨在探究肌肉,血液,神经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来提升鲁棒性;研究生理电信号,包括研究EMG信号,以此来改进假肢;改进传感电极,用对皮肤友好的,不受导电膏限制的织物电极,来成功采到各种生理信号。

       近期,柔性电极一改传统金属电极的形状,以其柔软性,低电阻的特性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青睐。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困难,自于“人”的挑战,部分用户很难长时间稳定的输出信息,同时,也存在着来自“机”的挑战,即有决策的算法,以及鲁棒性差的问题。相信如果克服这些困难,自然、精准、安全的人机交互时代会指日可待。

 

文字:祁是辰

2020年博士境外联培第二批招生通知

一、招生项目

 

二、奖助学金

南方科技大学按各项目学制提供3至4年的奖助学金资助,其中在境外学习期间,南科大按合作大学博士生标准提供奖助学金(都灵理工大学项目在境外期间按南科大标准资助)。在南科大期间,按南科大博士生标准提供奖助学金。南科大博士生奖助学金标准为每年8万元基础奖学金。学生入学后在南科大期间可参与评选,评选优异者可获额外每年2万元竞争奖学金。

 

三、学习费用

学生在南科大期间,须缴纳南科大学费及住宿费。2020年费用标准为学费每年1万元,住宿费每年1300元。实际金额以入学后通知为准。香港项目的学生须自行缴纳在境外两年期间的学费。境外学习期间的住宿均由学生自行解决。

签证、保险、国际旅费等其他费用均由学生自行承担。超出奖助学金覆盖学习年限后,南科大不再提供资助。学生必须按项目时间安排学习并遵守项目规定,否则须赔偿奖助学金及缴纳罚款。

 

四、申请要求

申请者必须满足以下最低申请条件:

1.GPA:

硕士起点学生本科及硕士GPA均达到3.0/4,本科起点学生GPA达到3.0/4。本科起点申请浸会大学的学生GPA 须达到3.4/4。

2.语言:

– 香港浸会大学:雅思总分6.5,各单科5.5分;托福总分79,写作19分,其他18分

– 香港理工大学:雅思总分6.5,各单科5.5分;托福总分80

– 华威大学:雅思总分6.5,各单项6分;托福总分92,听力写作21,阅读22,口语23

– 利兹大学:雅思总分6.5,各单项6分;托福总分87,听力20,阅读20,口语21,写作22

– 萨里大学:雅思总分6.5,各单项6分;托福总分92,各项不低于20

– 都灵理工大学:雅思总分5分,托福72分,须提供GRE成绩

 

重要提醒:如合作大学学科有更高语言要求,申请者须满足该学科要求,如南科大要求高于合作大学要求,须满足南科大要求。在申请过程中,合作大学语言要求可能会有变动。语言成绩有效期为2年。

 

五、申请方式

所有联合培养项目须在南科大报名,具体步骤如下:

A. 准备申请材料

1.《南方科技大学境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下载地址:https://gs.sustech.edu.cn/zhaoshengQ&A);

2.Resume/CV(中文或英文);

3.研究计划(2000字以内,中文或英文);

4.个人陈述(2000字以内,中文或英文);

5.推荐信两封;

6.成绩单扫描件(须加盖毕业院校教务章或档案所在地人事章);

7.英文考试成绩单扫描件;

8.身份证扫描件;

9.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学历和学籍信息认证文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和《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考》网址:http://www.chsi.com.cn/(应届毕业生需提交在读证明扫描件,在预录取后须补交学历学位等证明文件扫描件,经真实性查验后方可报到注册);

10.其他能帮助申请的材料(如:毕业论文、在科研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其它出版物、专利、荣誉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扫描件等)。

 

重要提醒:

1.除特殊情况外,以上所有材料必须一次性提供,不接受补交,申请材料不完整者将无法被审核通过。

2.所有学历、学位、成绩、语言、推荐信等证明文件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如有虚假,后果自负。

3.由于办理外国签证时间延长,请应届毕业生尽早提交学位证和毕业证,否则可能导致无法按期入学。

 

B. 投递申请材料

1.截止时间

申请2020年秋季入学的学生须于2020年4月8日14:00前将申请材料投递到院系联系人邮箱。院系联系人列表请见https://gs.sustech.edu.cn/callus

由于浸会大学网申通道4月中旬将关闭,申请浸会大学项目的学生须在申请截止前到浸会大学进行网申并在提交材料时同时提供网申编号。其他项目学生暂不需提供网申编号。

第二批属于补充推荐,时间紧张,请尽早完成申请。2020年4月底之前,南科大将通知入选学生在合作大学进行网申及完成后续程序。特殊时期,国外合作大学审核及录取时间无法保证,请谨慎决定。

 

2.投递要求

申请者向下述各院系联系老师投递PDF版申请材料(打包发送)。

邮件题目格式:申请2020年第二批境外联合培养项目:南科大院系-申请者姓名

邮件题目格式不符者,不予采纳。

 

C. 南科大院系初选和南科大推荐资格审核

南科大院系对成功提交申请材料者进行初选及面试,研究生院工作委员会对通过院系初选的学生进行审核,将合格者推荐给合作大学。

 

D. 合作学校网申及面试

通过南科大审核的学生将被通知在境外大学网站上进行正式网申,并根据需要参加境外合作大学的面试或双校联合面试,具体方式及时间由两校决定。

 

E. 等待录取结果

通过以上步骤后,合作大学将对申请者进行再次审核。最终录取结果由南科大或合作大学通知学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智军教授应邀开展线上讲座

       3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智军教授受我系张明明教授的邀请,开展了疫情期间我系第一场线上讲座。
       李教授以《可穿戴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为题,首先介绍了可穿戴机器人在当前社会发展下的急切需求。作为医工结合的最新研究领域,此项技术将有助于探索神经网络损伤后对运动控制预知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康复机器人干预下中枢神经系统的重建机制。接着,李智军教授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可穿戴机器人的概况、系统设计方案、当前人机交互式可穿戴机器人技术的研究难点及突破点等内容。最后,李教授展示了所在实验室所自主研制的系列化的上肢、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上下肢的义肢、灵巧手和移动操作机器人等。针对每一类可穿戴系统,李智军教授都详细介绍了各类型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信息感知、信息融合,利控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文字:马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