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器人触觉交互技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2019年4月19日,由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主办的“医疗机器人触觉交互技术研讨会”在我校台州楼顺利召开。我系副主任吴长峰教授、奚磊副教授,我校机械系付成龙老师,材料系郭传飞老师,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宋爱国教授、伦敦国王大学Prof. Liu 等来自相关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我系神经康复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张明明助理教授主持。

 

张明明老师主持会议

 
       会议组织者张明明老师首先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希望能和各位知名科学家和学者在会议上充分交流探讨,共同推动触觉交互领域的创新发展。

 

会议现场 

我系党支部书记奚磊老师对我系做简单介绍,并对各位与会者支持南科大的发展表示感谢。
 
       会议聚焦“触觉交互技术”和“医疗机器人”展开学术交流,内容涵盖新型触觉传感器、遥操作技术、柔性材料、新型控制理论等。与会专家以触觉交互技术在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为核心,讨论交流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促进进一步的创新与合作。

宋爱国教授做题为“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触觉交互技术”的专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此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

宋爱国老师作报告

张明明老师(右)与宋爱国老师(左)合影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我系神经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并与我系老师进行了深一步交流,对实验室触觉康复及柔性外骨骼项目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实验室参观    

 

合影
 

深圳大学裴新海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4月19日,来自日深圳大学的裴新海教授受我系邀请,在台州楼202-2开展了题为《Control of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ochlea hair cells and adult stem cells》的学术报告。

 

裴新海教授

 

裴新海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腔型乳腺癌与三阴乳腺癌的在细胞分化方面的区别,随后介绍了细胞分化与增殖过程中的调控因子—BRCA1,P16,P18,P18以及GATA3。最后裴新海教授介绍了调控因子在毛细胞的增殖,分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裴新海教授的研究对于使用药物治疗获得性耳聋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文字:蒋暐弢

广东工业大学纪轩荣教授与曾吕明副研究员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4月18号,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纪轩荣教授与曾吕明副研究员受我系邀请,在台州楼324会议室分别开展了学术报告。

纪教授开展的报告题目为《新型超声换能器研究与应用》,他首先介绍了超声换能器的声功能材料类型、制备工艺及其应用领域。然后详细介绍了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表征方法,同时回顾了其所在团队的超声换能器研发成果。最后,纪教授以其产业化成果为例,又详细展示了超声换能器的设计实例。纪教授对超声换能器的研究对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纪轩荣教授

曾吕明副研究员开展的报告题目为《光声层析及显微成像实用化进程》。曾老师的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光声层析成像与光声显微成像。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光声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并且详细介绍了他们组研发的10MHz的环形超声探头阵列在活体动物的腹下血管成像方面的工作。在另外一部分工作中,详细介绍了他们组自主研发的两代基于LD二极管的OR—PAM显微成像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物识别领域的应用。曾老师的研究对于光声成像用于实用化、便携化等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曾吕明副研究员

 

文字:孙瑷蕙

日本同志社大学力丸裕教授来访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4月17日,来自日本同志社大学的力丸裕教授受我系陈放怡副教授邀请,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蝙蝠听觉皮层功能分布》的学术报告。

力丸裕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蝙蝠大脑皮层中听觉皮层的位置与细分功能,随后介绍了听觉皮层中CM区域,FM区域,DSFC区域在蝙蝠回声定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比较了蝙蝠的回声定位机制与声呐回声定位区域的异同。

最后力丸裕教授介绍了在蝙蝠研究中使用的自主研发的超轻型(0.5g)回声收集麦克风装置。力丸裕教授的研究对于蝙蝠的神经电生理研究以及行为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文字:蒋暐弢

中科院半导体所王新伟老师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4月17日,来自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王新伟老师受我系邀请,在台州楼422开展了题为《水下超视距离高分辨率三维闪光成像》的学术报告。

王老师报告了水下成像的研究背景以及在军事、民用等领域的一些应用。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了国际一些商用的水下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以及各个设备中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王新伟老师

为了克服远距离水下三维成像中分辨率差、实效性差等主要问题,王老师组提出了闪光成像三角形距离能量相关算法、多脉冲延时积分技术以及帧相关三维成像技术实现高精度实时三维成像。王老师的研究对在水下三维成像的应用研究以及宏生物检测等方面就用重要指导意义。

合影

 

文字:孙瑷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