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组织大一、大二学生走进实验室

2018年12月13日晚,我系组织开展大一、大二学生走进生医工实验室活动。我系开放全部实验室,委派专人负责讲解,从仪器设备到前沿热点再到科研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同学们认真参与并积极与实验室师兄师姐交流探讨。

参观学生合影

 

此次活动共吸引了20多名同学参与,直观展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同学们纷纷表示,生医工的老师十分热情,期待下一次的交流参观。据悉,未来我系将继续组织第二批、第三批学生走入实验室,届时欢迎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 

 

 

 

 

 

巴克内尔大学教授Patrick T. Mather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5日,应我系助理教授郭琼玉的邀请,巴克内尔大学工程学院院长Patrick T. Mather教授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Wrinkled Polymeric Coatings via Shape Memory Activation: A Cell Alignment Study》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Patrick T. Mather教授在讲座中介绍,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方法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支架,旨在模拟用于接种细胞和最终实现靶组织的天然生物环境。而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理解细胞-材料的相互作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转向构建生物环境的模型,其中效果最显着的是生物功能化平面的模型。基于这些研究的几何局限性,Patrick T. Mather教授介绍了一种用来研究细胞在起皱和主动起皱的基质(介于2D和3D材料之间)上的行为的方法。通过在应变形状记忆聚合物上涂一层薄而坚硬的涂层来制备这种材料,当形状记忆聚合物被热激发收缩时,薄涂层被压缩并通过起皱做出响应。此外,通过识别确定产生皱纹的系统参数发现,这些皱纹的空间特征(波长、振幅)与附着生物细胞的尺寸相匹配。因此,当被镀在起皱的基底上时,细胞在其动力学和几何构型上的反应非常显著。Patrick T. Mather教授的报告揭示了细胞行为随着涂层成分和皱纹空间特征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文字:陈正昌、张子轩

波茨坦大学教授Andreas Lendlein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5日,应我系助理教授郭琼玉的邀请,波茨坦大学教授Andreas Lendlein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Shape-memory Polymers–from one way shape recovery to reversible actuation》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讲座。

Andreas Lendlein教授介绍,在聚合物中的典型形状记忆效应是一种单向效应,它允许程序化材料在暴露于适当的刺激时恢复永久形状。在聚合物基材料中实现了包括热刺激在内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可以用来诱导形状记忆效应,并且可以在一种材料中实现若干连续的形状变化。最近,Lendlein教授通过形状记忆聚合物致动器的引入,实现了由温度或磁场来控制可逆的形状变化。在本次报告中,Lendlein教授阐述了程序化聚合物材料的形状恢复或驱动行为的基本原理,包括超声空化诱导形状记忆效应、热诱导效应等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其潜在的应用。

文字:陈正昌、张子轩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李宏斌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4日,应我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的邀请,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李宏斌教授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Engineering Dynamic Functional Protein Hydrogels》的学术报告,我系及材料系师生聆听了报告。

李宏斌课题组通过将蛋白质构象之间的特异性作用引入水凝胶系统,以蛋白质为基元制备了两类具有特定环境响应性的蛋白质水凝胶,并成功的将水凝胶的生物物理性质与其化学组分的关系分离。该水凝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文字:罗天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