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勇于冒险 甘于艰苦 乐于和谐

Adventurous Arduous Amiable

BME学术沙龙(第二期)

2022-06-15

返回上一级

一、活动介绍

为锻炼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的科研展示能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由生物医学工程系主办,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二党支部承办的BME研究生学术沙龙火热拉开帷幕。该活动计划每月举行一次,每次由我系两个课题组的研究生或博士后进行学术分享。

第五期活动新增 Poster 展示,将在Pizza交流环节中开展,供在场师生交流讨论,欢迎各位师生报名参加。

 

二、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6月16日(周四),17:00-19:10

活动地点:工学院南楼813报告厅

活动对象生医工系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后进行学术分享,欢迎全校师生参与交流

Everyone are welcome!  Pizza and drinks will be served!

 

三、活动流程

17:00-17:40  Special talk

17:40-18:20  Normal talk

18:20-18:35  Short talk

18:40-19:10  活动闭幕及交流讨论

 

三、本期活动预告

【Special talk】

肖凯(副教授,生物医学工程系)

题目:仿生多尺度离子基神经拟态器件

报告摘要:离子在智能生命体中至关重要,神经细胞中动作电位的产生、植物细胞光合作用都涉及到离子的定向传输。可以说,智能生命的语言是“离子”,而人工智能的语言是“电子”。因此,如何构筑基于离子传输的能源与传感体系,从而架起智能生命和仿生体系的桥梁,是我们未来面向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挑战。该研究方向是受生物蛋白质通道及其离子输运功能的启发,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最前沿和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围绕限域空间内的可控离子传输及其应用这一目标,我们通过仿生的手段构筑了多种无机、有机、聚合物等仿生纳米通道,探究了限域纳米空间内可控离子传输的机制,构筑了离子基光电探测器、离子基晶体管、离子基光电能源转换等一系列功能器件。进一步,我们希望构筑基于离子传输的可穿戴器件、仿生神经元、脑机接口电极等神经拟态器件,最终希望实现“人工智能-生物智能”无障碍沟通的目标。

报告时间:6月16日,17:00-17:40

 

【Normal talk】

刘晔(博士后,吴长锋课题组)

报告题目:NIR-II聚合物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活体荧光成像研究

报告摘要:近几年来,近红外二区(NIR-II, 1000-1700 nm)活体荧光成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与传统的近红外一区(NIR-I, 700-900 nm)相比,NIR-II区域具有弱的组织自体荧光、低光子散射以及干扰,便于实现信噪比、分辨率和穿透深度等多方面的提升。因此,发展更高亮度的近红外二区成像方法以及工具可以实现更深更精准的生物成像与检测。然而由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尤其是具有长波长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高性能探针更为稀缺,已经成为了掣肘这一新兴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阻力。因此开发长波长高荧光量子产率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对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有望为癌症的诊断治疗过程提供更多关键信息。

报告时间:6月16日,17:40-18:00

 

刘昭(2019级博士生,何俊龙课题组)

报告题目:蛋白质工程以增强结直肠癌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报告摘要: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有效性,癌症治疗在消除癌细胞方面往往被证明是无效的。特别是,晚期结直肠癌(CRC)的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三,已经证明使用传统的抗癌疗法(包括免疫疗法)是无效的。因此,越来越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区分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同时将抗癌有效载荷传递到目标细胞。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与优化的结合蛋白结合的抗癌蛋白,可特异性靶向和杀伤CRC细胞。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与非结合对照相比,工程蛋白对CRC细胞的杀伤效果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我们相信,这项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提供治疗的目标受损细胞,同时减少非特异性靶向健康宿主细胞。

报告时间:6月16日,18:00-18:20

 

【Short talk】

赵彤(2021级硕士生,陈放怡课题组)

报告题目:小鼠前庭功能研究方法

报告摘要:前庭系统通过感知线性和角加速度来控制平衡和运动功能。前庭系统的功能评估可以揭示遗传疾病或前庭毒性药物处理后前庭功能损伤的程度和特征,并因此提供关于基因突变的发生和类型以及药物毒性的相关信息。前庭眼动反射(VOR)是临床上常用的评估前庭功能的手段,是指当头部运动时,眼睛产生与头部运动方向相反的响应性运动来稳定视野。这种眼球运动是由功能完整的前庭器官在有明显加速度的情况下诱发的,因此,通过记录眼球运动可以反映前庭功能的损伤程度。我们开发了一种无创的用于测量小鼠前庭眼动反射(VOR)的前庭功能测试系统,并用前庭功能缺陷的基因突变小鼠或不同浓度前庭毒性药物处理小鼠进行验证,从而证明了该系统的灵敏度和高效性。

报告时间:6月16日,18:20-18:25

 

陈凤(2021级博士生,李凯课题组)

报告题目:通过受体调控增强光敏剂I型ROS的产生,进而激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抵抗缺氧肿瘤

报告摘要: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作为一种新型治疗策略,近年来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治疗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通过利用可定位于肿瘤组织的光敏剂在光照下释放的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一方面可以增强肿瘤部位的氧化应激,破坏肿瘤细胞膜和细胞质结构,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另一方面还可以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从而通过激活肿瘤免疫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生长。但目前,光动力疗法中利用光照产生ROS调节肿瘤微环境免疫应答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肿瘤部位的乏氧环境极大限制了PDT的效果,这些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我们合理地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光敏剂,并通过调控受体以增强I型ROS的产生。进一步,验证了产生I型ROS的光敏剂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都将巨噬细胞从促肿瘤表型(M2)重编程为抗肿瘤表型(M1)。在体外研究中,我们也验证了ROS是通过 NF-κB 通路激活巨噬细胞,增加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抑炎因子的表达,表现出较强的4T1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综上,我们的策略突出了可激活巨噬细胞的I型光敏剂的分子设计指南,并为光动力免疫疗法中巨噬细胞激活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新的见解。

报告时间:6月16日,18:25-18:30

 

王逸杰(2019级本科生,何俊龙课题组)

报告题目:基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双功能生物制剂设计

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基因工程,计划实现通过光调控的基因表达,使得枯草芽孢杆菌在有光条件下可以表达抗虫蛋白,在无光条件下可以促进沼泽红假单胞菌的固氮效应。

报告时间:6月16日,18:30-18:35

 

 

 

 

----- 往期精彩活动一览 -----

联系我们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学苑大道1088号

bme@sustech.ed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