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嘉宾:袁振 副教授
邀请人:吴长锋 教授
时间:2017年5月23日(周二)15:00-16:30
地点: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
作者:admin
俞梦孙院士姜宗来教授莅临我系并在南科大讲堂作报告
2017年5月1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梦孙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姜宗来教授莅临我系指导工作,并与我系师生座谈,分享本科生教育和科研工作体会,鼓励学生结合国家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强专业本领服务社会发展。同时,俞梦孙院士和姜宗来教授参观了我系并与工学院院长徐政和院士座谈。
座谈会现场
徐政和院士座谈
下午,俞梦孙院士和姜宗来教授分别带来了“人类健康工程问题”以及“从生物力学到力学生物学的进展”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我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俞梦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是我国航空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初,俞梦孙研制的“航空生物遥测装置”和“生理示波记录装置”就成功地在1.2万米的飞行高度和300公里的飞行半径内,对飞行员进行了加速度、心、脑电图等12种生理、物理信息的遥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航空医学遥测技术的国家,90年代发现了无电极检测技术,现任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姜宗来教授是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任世界生物力学理事会(WCB)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副主编和《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等。从事心血管形态学、生物力学与力学生物学近40年。
俞梦孙院士作报告
在报告中,俞梦孙首先介绍了人类健康医学工程的主体,即人和人的自然性质。他认为,一个整体的人应该是心身合一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系统,其中,将天地环境认为是阳,与人体系统相对应,而在人体系统中,心智系统与躯体系统相呼应。人作为具有高级心理活动的开放复杂巨系统,需要接收外界各种信息并进行链式反应,故体内状态可分为稳态与过渡态,从而引出过渡态这一关键概念。 接下来,俞梦孙就过渡态展开详细介绍。俞梦孙将钱学森的功能态思想延伸,从而得到过渡态概念,即功能态的动态性。他还介绍了五类过渡态:意识过渡态(放松心情)、平稳过渡态(健康生活方式)、生理性应激过渡态(医疗措施,锻炼及生理性反应)、超负荷应激过渡态(过强刺激,急性病,错误的医疗)及危机性过渡态(超出了自组织范围)。俞梦孙还讲解了人类健康医学工程介绍的最后一部分,即具体模式–SIR模式。工程化的SIR模式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需求的工程化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健康产业,在当代中国已经开始快速发展。报告会中,俞梦孙多次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健康生活方法,希望同学们注重睡眠。八十多岁高龄的俞教授依然活力十足,语言幽默,与同学频频互动,气氛轻松活跃,笑声爽朗。
姜宗来教授作报告
随后,姜宗来介绍了现代生物力学发展历程和冯元帧先生的贡献,分析了从生物力学到力学生物学的进展与现状,回顾我国生物力学的发展和研究新进展,还简介了力学生物学的概念与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新进展。他对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愿景作了美好的展望。
报告会结束后,俞梦孙在《南科大讲堂寄语簿》中写下了:“南科大定能为人类健康作出杰出贡献!”的寄语,姜宗来写下了“发展生物力学,造福人类健康,祝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发展壮大”的寄语,祝愿我校在人类健康方面的研究取得更多的进展。
郭向东教授为俞梦孙院士颁发南科大讲堂证书
郭向东教授为姜宗来教授颁发南科大讲堂证书
合影留念
人类健康工程的概念与实践 从生物力学到力学生物学的进展
讲座嘉宾:俞梦孙 院士 姜宗来 教授
邀请人:郭向东 教授
时间:2017年5月11日(周四)下午4:00-6:00
地点:图书馆111报告厅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诚聘高层次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http://www.sustc.edu.cn,以下简称“南科大”)创建于2011年,地处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是一所公办创新型大学,目标是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实现其宏伟的发展目标,南科大面向全球招聘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我校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系各个职称级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均有职位。我们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启动经费,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创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平台。在南科大这个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上,您将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去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做贡献。
应聘者需在生物医学工程及其相关学科获得博士学位,具备海外学习训练经历,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发表。有意应聘者请将下列申请材料电子版发送至zhoub@sustc.edu.cn,我们将在两个月内回复是否进行面试安排。
(1)个人简历(包括完整的学术论文列表);
(2)研究兴趣陈述;
(3)教学理念陈述;
(4)3篇近期代表性论文全文;
(5)3封推荐信(任职单位、联系电话、Email地址)。
生物医学工程系概况
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16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郭向东教授为创系系主任, 受聘为高级顾问,我系现有专兼职教职员工20人,教学实验室4间,本科生30人,规划重点发展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健康监控、原位调节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成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目前,我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并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并与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
生物医学工程系确立了Adventurous(勇于冒险)、Arduous(甘于艰苦)、Amiable(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我们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创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平台,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教学平台,力争十年内将我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基地。
软骨再生医学进展
讲座嘉宾:葛子钢 教授
邀请人:郭向东 教授
时间:2017年5月5日(周五) 10:30-11:30
地点:第二科研楼317会议室
我系访问南开、天大、河北工大
2017年4月23日-24日,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带队,先后赴河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交流访问,了解三所高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研、教学、人才建设等情况,并就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我系执行系主任陈放怡副教授、吴长锋教授、唐斌副教授参加访问。
4月23日上午,在河北工业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会议室,郭向东教授为研究所师生做了题为Building Research Career: A Personal Experience(创建科研生涯:个人经验)的讲座。报告由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展永教授主持。讲座从孔子名言开始,郭向东教授从人生的高度向大家介绍了他在美国做研究的一些感悟。在场师生认真听取了报告,并与郭向东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报告会后,我系教授参观了实验室。
郭向东教授做报告
参观实验室
23日下午,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会议室,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孔德领教授、王淑芳教授等陪同,我系郭向东教授介绍了南科大及我系发展情况,孔德领教授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科研及人员情况,双方达成了交流互访及科研合作意向。座谈会后,我系教授参观了重点实验室。
我系郭向东教授与孔德领等教授交流
参观实验室
24日上午,在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我系教授与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高峰教授交流,并参观了重点实验室。
合影留念
背景介绍
河北工业大学生物物理学科成立于1998年,1999年开始依托理论物理硕士点招收生物物理方向研究生,2002年起依托电气工程博士点招收生物物理方向博士研究生,2003年获得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成立生物物理研究所,2012年成为河北省重点学科,2013年学科所属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进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序列。
南开大学生物活性材料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4年开始建设,依托南开大学建设,1996年获国家教委批准对外开放,1999年更名为“生物活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通过教育部评估。研究领域属于生物医学工程,与化学、生物和医学等形成密切交叉,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两个博、硕士点。
我系受邀参加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
2017年4月21日,201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北京开幕。为了加强与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同行的交流,我系创系系主任郭向东教授、执行系主任陈放怡副教授、吴长锋教授、唐斌副教授参加了大会,我系冠名了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我系吴长锋教授、陈放怡副教授分别做了《聚合物量子点的荧光调控和光学成像》和《基于相位敏感OCT的中耳无损检测系统》的报告。
陈放怡副教授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上做报告
本次大会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旨在构建生物医学工程各学科交融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实化国际合作,促进以健康为本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行业创新发展之路。为充分体现生物医学工程涉及领域广泛、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及对新技术应用最快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推进学术交流,大会设了九个论坛以及二十三个专业领域的学术研讨,涵盖了生物医学大数据、脑科学、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可穿戴技术、生物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纳米医学等生物医学工程乃至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还组织了医学科技发展趋势、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医疗器械创新、生物医学工程医企研融合等方面的深入研讨。与会者在大会上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讨论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交流心得,共同应对医学和工程融合的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大会现场
我系冠名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会
参观交流
据悉,本次大会设立的主题为“医工融合发展,创新引领未来”。生物医学工程作为综合的、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交叉学科,其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医学和工程技术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据了解,本次参会人员不仅横跨“产、学、研、医”,更有科技管理、行业监管、技术审评等多方人才,展示形式集“会、展、赛、演”于一体。
大会颁发了“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该奖项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设立,以学会首任理事长黄家驷学部委员的名字命名,旨在强调生物医学与工程的融合,倡导立足本土的原始创新,鼓励临床应用为驱动的研究。三项一等奖分别由程京院士、俞梦孙院士和樊瑜波教授领衔的团队获得。为激发年轻人对于事业的热情和追求,大会还将颁发“青年优秀论文奖”,鼓励热爱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新生力量成长和成才。
我系教授与俞梦孙院士(左三)合影
第一届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2017)的通知
一、会议介绍
第一届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高峰论坛(2017) 将于2017年7月28-29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将对力学应用医学、多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等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讨。参会代表可以聆听到国内外相关学术名家的精彩演讲,并对相关科学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诚邀您参加此次盛会!
二、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费人民币1000元,包括会议用餐和会议资料,交通住宿自理。请有意参会者于2017年7月15日之前通过在线注册申请此次会议(在线注册请点击:http://sustech-bmes.bme.sustc.edu.cn/cn/register)。
三、会议日程
7月27日
9:00-18:00注册及报到
18:00-21:00欢迎晚宴
7月28日
8:00-8:40开幕式
8:05-8:15南科大校领导致开幕词
8:15-8:25工学院院长致欢迎词
8:25-8:40合影
8:40-11:20主题一:力学应用医学,主持:王英晓、唐斌
8:40-9:20Dennis Disher,宾夕法尼亚大学
9:20-9:40汪宁,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9:40-10:00David Odde,明尼苏达大学
10:00-10:20茶歇
10:20-10:40朱承,乔治亚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
10:40-11:00王英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1:00-11:20傅剑平,密西根大学
11:20-11:40茶歇
11:40-15:20主题二:可穿戴设备和无线健康监控,主持:Sheng Xu、张进
11:40-12:20黄维,西北工业大学
12:20-12:40李晨钟,佛罗里达国际大学
12:40-13:00冯雪,清华大学
13:00-14:20午餐
14:20-14:40程文龙,莫纳什大学
14:40-15:00Chi Hwan Lee,普渡大学
15:00-15:20Sheng Xu,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5:20-15:40茶歇
15:40-17:40主题三: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主持:Sheng Zhong、吴长锋
15:40-16:20刘小乐,哈佛大学
16:20-16:40王艇,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16:40-17:00王冬梅,乔治亚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
17:00-17:20邢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7:20-17:40Sheng Zhong,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7月29日
8:00-11:20主题四:多尺度/多模态生物医学成像,主持:周歧发、陈放怡
8:00-8:40李德彪,CEDARS-SINAI医学中心
8:40-9:00周歧发,南加州大学
9:00-9:20Chulhong Kim,浦项工科大学
9:20-9:40茶歇
9:40-10:00聂书明,乔治亚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
10:00-10:20胡小平,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10:20-10:40郑海荣,中科院深圳先进院
10:40-11:00Baohong Yuan,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11:00-11:20易季,波士顿大学
11:20-11:40茶歇
11:40-14:40主题五:原位再生工程,主持:陆昕、史鹏
11:40-12:20Clark T Hung,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2:20-12:40陆昕,德拉华大学
12:40-14:20午餐
14:20-14:40李松,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14:40-15:00许巧兵,塔夫茨大学
15:00-15:20茶歇
15:20-16:20自由交流
16:20-16:30茶歇
16:30-18:00圆桌会议:生物医学工程的未来
四、会务联系
杜老师 电话:0755-88015140,电子邮箱:dul@sustc.edu.cn
张老师 电话:0755-88015139,电子邮箱:zhangj8@sust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