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2022年生医工杯英语演讲比赛活动的通知

 

南方科技大学全体师生:

       品英语之韵,享思想盛宴。为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激发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生物医学工程系将联合语言中心举办首届生医工杯英语演讲大赛。大赛将以新颖、富有挑战的环节设置,为英语爱好者搭建一个挥洒创意、展现风采的舞台。

 

比赛主题:

Health and Society

 

比赛设置:

 

第一环节:初赛(2022年12月6日)

报名选手根据比赛主题,自定标题和内容,进行3分钟主题演讲,随后进行QA。

第二环节:决赛(2022年12月20日)

1. 准备阶段:辅导老师对进入决赛选手进行专业指导,决赛选手将录制演讲视频并在生医工公众号展示,参与角逐最佳人气奖;

2.决赛现场:根据比赛主题,自定标题和内容,进行3分钟主题演讲,随后进行QA。

 

参赛对象:

南方科技大学全体学生

 

参赛要求:

内容要求:选手根据比赛主题,自定标题和内容,文体形式不限。需脱稿演讲,如需PPT展示,内容仅限1页,并请以图片为主,不要插入视频或其他音像文件。

 

活动地点:

工学院813会议室

 

参加方式:

1.请报名参赛选手扫码或点击链接进入问卷星,填写相关个人信息,请保证信息准确、真实;

问卷星:https://www.wjx.cn/vm/OdPJsXA.aspx#

 

2.请参赛选手将演讲题目、演讲PPT于2022年12月2日前以邮件发送至生物医学工程系邮箱,邮件名称注明:“生医工杯英语演讲比赛+姓名+学号+演讲题目”;赛务组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审核,审核结果统一于 2022年12月4日前以邮件形式回复。

生物医学工程系邮箱:bme@sustech.edu.cn

 

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最佳人气奖1名;更有神秘大礼,等你来赛!

转发此文至朋友圈并集赞38个,可领取生医工神秘周边一份。

转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7C4RwFn3-yxc8XQCpsT8w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022年11月23日

我系第三届BME Research Day活动顺利召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加强我系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积极创新,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党总支主办的“庆祝二十大 ,奋斗新征程”——第三届BME Research Day(学术交流日)活动,于11月19日在工学院南楼813报告厅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工学院院长徐政和与生医工系师生出席活动,与同学们交流探讨科研成果。

活动合影

徐政和院长致开场词

蒋兴宇系主任主持

       活动分为口头汇报、壁报展示两个环节。活动伊始,徐政和院长致开场词并介绍了活动举办的初衷及交流议程,鼓励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想。徐政和称此次活动是生医工系第一支部的特色“书记项目”,也是进一步强化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意识、推进“一支部一特色”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分享和讨论,做到学以致用。

       随后,口头汇报环节正式开始,来自生医工系22个课题组的19位研究生以及3位本科生们讲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并积极回答在场师生的提问。选手们的学术报告思维清晰、条理明了,充分展示了我系学生的高水平科研能力以及超强的学术报告水平。壁报展示环节穿插其中,64位参展学生就科研成果与在场师生展开讨论。在一整天的学术交流中,参会师生们进行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我系各课题组的相互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激烈角逐,并由我系全体教授共同评议,最终决出口头汇报一等奖,为庞泽阳;二等奖为张峻宁,周思妤。口头汇报最佳表现奖(本科生),为康小我。墙报展示一等奖为孙晨阳;二等奖为刘洁,李志华;三等奖为吴艳,王漠,曾咏燊、王昊文。

获奖学生合影

       BME Research Day每年定期举办,是我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我系学术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系特色传统活动之一。今后,我系将继续致力于搭建常态化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形成良好学术氛围,实现学科特色发展和人才高质量培养目标。

 

 

采写:张艺真、肖然

2023级南方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报考通知(“申请-考核”制)

       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2022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以下简称“生医工系”)成立于2016年6月,现任系主任为蒋兴宇讲席教授(哈佛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系核心教师共计40名,其中3名讲席教授,2名教授。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和奖励。研究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及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影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与纳米医学。

       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医工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并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与哥伦比亚大学一起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

       生医工系确立了Adventurous(勇于冒险)、Arduous(甘于艰苦)、Amiable(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生医工系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将为每位教授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生医工系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创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平台,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教学条件,力争将生医工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基地。

        详情请查阅生物医学工程系官方网站:http://bme.sustech.edu.cn/

 

       为做好2023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的作用,本着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实行“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2023级“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的有关规定和安排如下:

 

一、申请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申请者的学习经历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在境外留学人员须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2)海外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须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本科学校原则上需同时入围THE、U.S.News、QS、ARWU主流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

6.申请者GPA需满足以下要求:

(1)如申请者按照第3条第(1)项报考,原则上申请者本、硕期间GPA均不得低于3.0(4分制)。

(2)如申请者按照第3条第(2)项报考,原则上申请者本科期间GPA不得低于3.5(4分制)。

 

二、招生类别

    只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须全脱产学习,在校期间人事档案须按规定转入我校。

 

三、招生专业与学制

招生专业:(070100)数学、(070200)物理学、(070300)化学、(071000)生物学、(080100)力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01Z1)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详见网址:

https://gs.sustech.edu.cn/#/admission/detail?current_child_id=86&id=96&article_id=2902

申请者按照申请条件第3条(1)项进行报考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学年;按照申请条件第3条第(2)项进行报考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学年。

 

四、申请程序

1.报名及材料提交

       报考者需于11月16日-11月30日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s://yz.chsi.com.cn/(没有中国研招网账号的请注册后登录),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所需要的报名材料。报名时请注意选择“考试方式”为“申请考核”。报名结束后,申请者需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南方科技大学2023级“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1,填写时参考附件2的说明)。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并加盖档案所在单位或所在学校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加盖公章)一份。

(3)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附件3)两封。报考导师不撰写推荐信,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研究生导师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为不同老师,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撰写。

(4)个人陈述一份(格式不限),内容包含本人的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攻读博士学位的动机与目标,学术或专业背景及兴趣,职业目标和规划等。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格式不限)。

(6)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7)硕士学位论文(往届生)或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届生)。

(8)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期刊封皮和目录复印件,已录用未刊出的论文复印件和录用证明复印件。如论文被EI或SCI收录,需提供文章检索证明复印件;如论文发表的期刊为EI或SCI刊源,但论文尚未被检索,则需提供期刊为EI或SCI的刊源证明复印件。

(9)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其它相关材料。

(10)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学生证)复印件、本科和硕士的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认证办法见附件4)。

       注意事项:如申请者按照申请条件第3条第(2)项报考,只提供本科阶段材料即可。

       以上材料由申请者添加目录,并按上述顺序胶装(毕业论文规格)成册提交或快递到南科大生医工系工学院南楼628赵老师处(快递文件请注明“博士报名材料”,散页或订书钉简单钉装等方式邮寄或提交的材料恕不受理)。另请申请者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以一个pdf的形式发送到bmezb@sustech.edu.cn,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请标注为“姓名+申请南科大生医工系博士”。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填写虚假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者一经发现将随时被取消录取资格,且今后不再允许申请我校博士研究生。

2.材料审核

       考生的申请材料将由考生所报考院系先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无误后,由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下一阶段考核。院系初审评价的主要依据如下:

(1)考生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绩;

(2)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等;

(3)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

(4)其他与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

3.外语水平考核

       通过资格初审的申请者进行外语水平考核,外语水平考核由报考院系进行组织,主要考核考生阅读、翻译外文文献的能力,外语水平考核满分100分,6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录取,外语水平考核时间不少于10分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免参加外语水平考核。

(1)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50分及以上;

(2)TOEFL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IBT);

(3)IELTS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

(4)GRE成绩300分及以上(新);

(5)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

(6)WSK(PETS-5)考试合格;

(7)全国高校外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合格;

(8)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9)在国外有1年以上(含1年)全日制学习经历的人员(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为英语),该部分人员需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和成绩单。

(10)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期刊论文。

4.综合考核

       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综合考核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录取

       学校根据导师考核推荐意见、材料初审结论、外语水平考核结果和综合考核结果等,结合院系和导师招生名额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统一公示。拟录取的申请者2023年秋季入学。

 

五、学费、奖助学金、住宿

1.2023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为每学年10000元。

2.自2023级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学校实施新的奖助学金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奖助学金,助教、助管、助研和学生辅导员等岗位津贴,以及临时困难补助和绿色通道等其他资助。详情请登录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官网查阅《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实施办法》和《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

3.学校为2023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不同房型的宿舍,按照学校当年公布的住宿费标准收费,不再发放住宿补贴。

 

六、相关要求

1.“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工作要自始至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

2.申请者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再退还。

 

七、时间安排

 

八、联系方式

1.南方科技大学研招办:

电话:0755-88015791/88015888

网站:http://gs.sustech.edu.cn/

 Email: yzb@sustech.edu.cn

 

2.生医工系研究生招生:赵老师

电话:0755-88011290

网站:bmezb@sustech.edu.cn

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南楼628,赵老师,18601289830

关于开展2023级硕博连读选拔工作的通知

       为使我校有志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在读硕士生尽早确认博士生资格,同时便于导师招收本校优秀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学校决定开展2023级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现将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

       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对象为我校入学满一年且不处于修业延长期的全日制在读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硕士),即2020级、2021级硕士研究生。

 

二、招生学科

(070100)数学、(070200)物理学、(070300)化学、(071000)生物学、(080100)力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01Z1)智能制造与机器人。

 

三、申请条件

    1.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2.硕博连读原则上应在同一导师中进行,如变更导师须征得原导师同意。

    3.申请人所选导师必须具有2023级博士生招生资格,硕博连读研究生占用导师2023级博士生招生名额。

    4.申请人原则上须完成硕士阶段要求课程学分(培养方案中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硕士阶段课程GPA不得低于3.3,且已修读课程中不能有成绩不合格或重修的记录。

    5.无不良学术诚信记录和违纪违法记录。

    6.符合所在院系、学科和拟转入院系、学科提出的其他条件。

 

四、工作程序

    1.报名

    申请者需于11月16日-11月30日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s://yz.chsi.com.cn/(没有中国研招网账号的请注册后登录),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所需要的报名材料。报名时请注意选择“考试方式”为“硕博连读”。

    2.材料提交

    申请者需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南方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附件1)。

  (2)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副高级专家或博导分别出具的推荐信(附件2)两封(报考导师不撰写推荐信,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阶段导师为不同老师,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硕士生阶段导师撰写)。

  (3)硕士生成绩单。

  (4)硕士生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简述及科研成果证明材料。

  (5)硕士生在读期间获得的奖励证书复印件。

  (6)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其它相关材料。

  (7)硕士生证复印件。

  (8)院系要求的其他材料。

    以上材料由申请者添加目录,并按上述顺序胶装成册提交到工学院南楼628赵老师处。另请申请者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以一个pdf的形式发送到bmezb@sustech.edu.cn,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请标注为“姓名+申请南科大生医工系硕博连读”。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填写虚假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者一经发现将随时被取消录取资格。

    3.初审与综合考核

    初审:招生院系审查考生申请材料是否符合学校和本单位规定的硕博连读选拔条件。

    综合考核: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综合考核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录取

    学校根据导师意见、材料审核结论、综合考核结果等,结合院系和导师招生名额情况审核确定硕博连读拟录取名单。

 

五、相关要求

       硕博连读选拔工作要自始至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

 

六、说明

    1.硕博连读研究生2023年秋季转为博士生学籍。硕博连读生(含硕士研究生阶段)基本修业年限为五至六学年。

    2.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取得博士生学籍后开始享受博士生奖助学金等相关待遇,按照博士生学费标准缴纳学费。

    3.如学生跨专业申请硕博连读,须按照博士录取专业培养方案规定修读相关课程并完成各培养环节。

    4.获得硕博连读资格的硕士生,在未办理博士生阶段入学手续之前,若有硕士课程考试不及格,将取消其硕博连读资格。

    5.申请者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再退还。

 

七、时间安排

    2023级硕博连读选拔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八、联系方式

1. 南方科技大学研招办:

电话:0755-88015791/88015888

网站:http://gs.sustech.edu.cn/

Email:yzb@sustech.edu.cn

 

2.生医工系研究生招生:赵老师

电话:0755-88011290

网站:bmezb@sustech.edu.cn

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南楼628,赵老师,18601289830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2022年11月17日

【喜庆二十大•师道新语】吴长锋:做有温度的学生领路人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直以来,南科大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涌现出一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们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给他们带来春日暖阳般的关怀;他们是勇闯学术“无人区”的科学探路者,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喜庆二十大•师道新语”栏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聚焦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成绩突出的老师,通过深入采访,弘扬师德师风,以榜样的力量进一步引领全校师生教书育人、专注科研的精神风貌,在全校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潜心育人守初心、不断探索担使命,吴长锋老师教书育人十余载,精心打造特色课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多位本科学生进入国外知名高校深造,多名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进入国内一流大学任教,曾于2021年荣获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作为专业负责人,他参与建设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教师节颁奖词对他的评价。今年教师节,吴长锋教授荣获“杰出教学奖”。

       2016年11月,吴长锋入职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作为创系教师之一,六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到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各项教学工作中,在专业学科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推进学生实验教学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行业前沿与教学教研实际,努力探索真正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做科研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怎样才能做好科研,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对于吴长锋来说,科研兴趣是首要的驱动力,这会超越其他外在的要求和激励。“做实验时,不如意十有八九。做十次实验,很可能前九次都失败了,这就需要不断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去思考。所以,自发的兴趣、乐观的心态、和持久的努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吴长锋说。

吴长锋在实验室

       谈到在美国求学的经历,吴长锋分享了做博士后期间的心路历程。博士后期间,吴长锋的研究方向是把高亮度的聚合物荧光分子应用于生物细胞的标记和成像方面。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无数次的实验观察和失败,又在无数次归零后重新开始。让人迷惘和焦虑的过程数不胜数,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吴长锋回忆道,“基本上我博士后第一年都在做这一个实验,天天琢磨这个事情。那一年有点像魔怔了一样,有时候吃饭想起来了点什么,就马上跑去实验,有时候周五晚上想起来了,周末也要跑去实验室。其实现在回想这个实验并不复杂,就是需要不断调整参数去试,需要摸清很多条件。生物医学工程的很多实验都是这样磨时间的工作,这就需要你不断地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要有一个强大而又乐观的心态。”

       正是靠着对科研的兴趣与执着,吴长锋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引用12000多次,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吴长锋总是喜欢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给同学们,勉励同学们在科研的道路上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科研道路没有捷径可走,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认真给学生上课,是自己最重要的事

       执教十余载,吴长锋一直非常注重教学质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网课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是吴长锋经常思考的事情。经常有同学会为“大学四年疫情三年”而感到失落,吴长锋会开解大家,这何尝不是一份特殊的经历,最终也会成为一代人共同的情感回忆。大家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陷阵。正是因为很多人的奉献和付出,才能为更多人创造出更多的可能。“一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反响积极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当谈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反映,吴长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要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首先要有责任心。你有没有认真备课、认真讲课,同学们在课堂上肯定感受得到。其次,课堂氛围很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平易近人一点。其实同学们也很喜欢和老师们聊聊天,也愿意听老师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可以多跟他们讲一讲,拉进彼此距离。第三点就是要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每年同学们对我的评教我都会认真看,会根据他们的建议不断优化我的课程教学。同学们也能感受到课程的及时改进,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

吴长锋接受采访

       “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吴老师非常具有亲和力。”他认为,课题组内的团结协作是非常重要的,他经常告诫学生们,高年级研究生不能把学弟学妹的请教当作麻烦,低年级同学们也要虚心求教。在他的影响下,实验室始终洋溢着科研热情,充满了团结互助的气氛。在吴长锋的学生眼里,他是一位非常让人尊重的伯乐良师,他在教学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对学生的问题事无巨细都耐心帮助。在科研上,他崇尚学术自由,不过多干涉学生,实验失败的时候常常宽容和鼓励学生。在这样的良性氛围下,吴长锋培养出的多名学生入职国内一流高校任职教授/副教授,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工作。“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慢慢在学术上成长、取得建树,在各自的人生方向上坚定前进,我总能在不同孩子身上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看着学生朝气蓬勃的面孔,他常常心生自豪。

       南科大全新的国际化办学理念是吸引他入职南科大的重要原因。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独立PI的模式可以让他发展自己的课题组,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持续深耕。“每个人来南科大工作都是有点情怀的。”吴长锋坦言,“南科大的工作节奏很快,同事们都很拼,加班的人很多。换一个角度说,这也让人过得非常充实,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了一个更好的实现方式”。

 

人物档案:

吴长锋教授,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教学副主任。1998年本科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2004年获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随后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工作后,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深圳市孔雀团队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光学分子探针和生物成像技术。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引用12000多次,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开设《生物医学工程概论》、《研究生综合培训》、《高级显微学》、《生物医学光学》和《生物医学光学实验》等课程。

原文报道链接:https://newshub.sustech.edu.cn/html/202211/42801.html

 

 

采写:朱增光、肖然

设计: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