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22年博士生招生报考通知 (“申请-考核”制)

学校概况

       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秉承“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以迅速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建校目标。学校将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推动科技应用,尽早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行双校联合培养,双导师指导,颁发合作大学博士学位。欢迎各位优秀学子踊跃申请。

 

生物医学工程系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以下简称“生医工系”)成立于2016年6月,现任系主任为蒋兴宇讲席教授(哈佛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系核心教师共计40余名,其中3名讲席教授,2名教授。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和奖励。研究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及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影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与纳米医学。

       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全力支持南方科技大学建设生物医学工程系,生医工系借鉴了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培养课程,并建立了加强版的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的培养思路,与哥伦比亚大学一起联合培养本、硕、博学生。

       生医工系确立了Adventurous(勇于冒险)、Arduous(甘于艰苦)、Amiable(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生医工系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将为每位教授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生医工系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创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平台,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教学条件,力争将生医工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基地。

       详情请查阅生物医学工程系官方网站:http://bme.sustech.edu.cn/

 

一、申请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在境外留学人员须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并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认证。

4. 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 原则上申请人本、硕期间GPA均不得低于3.0。

 

二、招生类别

       只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须全脱产学习。

 

三、招生专业与学制

(070100)数  学、(070200)物理学、(070300)化学

(071000)生物学、(080100)力  学、(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招生导师及研究方向详见网址:https://gs.sustech.edu.cn/boshi2022/2012

“申请-考核”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

 

四、申请程序

1. 报名及材料提交

       报考者需于1214-1226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https://yz.chsi.com.cn/(没有中国研招网账号的请注册后登录),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所需要的报名材料。报名结束后,申请者需认真准备如下材料:

(1)《南方科技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附件1,填写时参考附件2的说明)。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并加盖档案所在单位或所在学校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无需加盖公章)一份。

(3)报考学科相关领域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附件3)两封。报考导师不撰写推荐信,如申请者报考博士生导师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为不同老师,其中一封推荐信原则上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撰写。

(4)个人陈述一份(格式不限),内容包含本人的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攻读博士学位的动机与目标,学术或专业背景及兴趣,职业目标和规划等。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格式不限)。

(6)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7)硕士学位论文(往届生)或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届生)。

(8)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期刊封皮和目录复印件,已录用未刊出的论文复印件和录用证明复印件。如论文被EI或SCI收录,需提供文章检索证明复印件;如论文发表的期刊为EI或SCI刊源,但论文尚未被检索,则需提供期刊为EI或SCI的刊源证明复印件。

(9)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其它相关材料。

(10)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学生证)复印件、本科和硕士的学历(学籍)认证报告(认证办法见附件4)。

       以上材料由申请者添加目录,并按上述顺序胶装(毕业论文规格)成册提交或快递到南科大生医工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快递文件请注明“博士报名材料”,散页、用夹子夹上或订书钉简单钉装等方式邮寄或提交的材料恕不受理)。另请申请者将所有申请材料的电子版以一个pdf的形式发送到报考院系的招生邮箱,邮件主题及附件文件名请标注为“姓名+申请南科大生医工系博士”。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材料真实、准确,填写虚假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者一经发现将随时被取消录取资格,且今后不再允许申请我校博士研究生。

 

2. 材料审核

       考生的申请材料将由考生所报考院系先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无误后,由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下一阶段考核。院系初审评价的主要依据如下:

(1)考生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绩;

(2)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学术文章等;

(3)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

(4)其他与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

 

3.外语水平考核

       通过资格初审的申请者进行外语水平考核,外语水平考核由报考院系进行组织,主要考核考生阅读、翻译外文文献的能力,外语水平考核满分100分,60分合格,不合格者不得录取,外语水平考核时间不少于10分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免参加外语水平考核。

(1)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50分及以上;

(2)TOEFL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IBT);

(3)IELTS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

(4)GRE成绩300分及以上(新);

(5)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

(6)WSK(PETS-5)考试合格;

(7)全国高校外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合格;

(8)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9)在国外有1年以上(含1年)全日制学习经历的人员(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为英语),该部分人员需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和成绩单。

(10)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期刊论文。

 

4.综合考核

     考核成绩均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综合考核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5.录取

       学校根据导师考核推荐意见、材料初审结论、外语水平考核结果和综合考核结果等,结合院系和导师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的申请者2022年秋季入学。

 

五、学费与奖助学金

       学校为研究生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奖助学金。根据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研究生须按规定缴纳学费。我校2022级研究生收费与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六、相关要求

1.“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工作要自始至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

2.申请者提交的报名材料不再退还。

3.博士生招生实施“申请-考核”制,进一步扩大了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导师应充分利用好该办法,积极组织优秀博士生生源。

 

七、时间安排

时间

内容

2021年12月14日-12月26日

申请者网上报名

申请者提交或快递申请材料

2022年1月7日前

院系进行形式审查和材料初核,并公布审核结果

时间安排可能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调整。

2022年1月8日-17日

各院系组织外语水平考核、综合考核

2022年2月

组织录取,并公布拟录取结果

 

八、联系方式

1. 南方科技大学研招办:

电话:0755-88015791/88015888

网站:http://gs.sustech.edu.cn/

Email: yzb@sustech.edu.cn

 

2. 生医工系研究生招生:赵老师

电话:0755-88011290

网站:bmezb@sustech.edu.cn

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南楼628,赵老师,18601289830

 

 

附件1、南方科技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

附件2、南方科技大学2022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填表说明

附件3、南方科技大学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信

附件4、学历和学籍信息认证方法相关说明

附件5、招生院系联系方式及报考材料寄送地址

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院士来校调研交流,并就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1月30日下午,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院士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院士、党委常委、秘书长、党政办公室主任陈思奇老师,工学院院长徐政和院士、研究生院院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汪宏讲席教授,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立、国内合作与重大项目办公室高山等出席活动,生物医学工程系部分教研序列教师代表参加会议,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薛其坤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和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整体情况,希望以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为发展合作契机,两校可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共同打造青年人才培养高地,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薛其坤校长致辞

       冯夏庭校长高度赞赏南科大十年发展成果,并介绍了东北大学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东北大学和南科大是互补型的学校,希望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等各方面优势互补,在生命科学前沿和医工交叉融合领域努力形成新增长点,积极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转型升级、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东北大学冯夏庭校长致辞

       随后,南科大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针对全系具体情况进行专题汇报,生医工系将继续完善新工科教育体系、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并进一步结合地域特色和行业背景,在科研上注重凝练突出自身特色优势,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做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展开深入合作。

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作介绍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赵越从学校发展历史、师资队伍与资源、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多角度对学科现状和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探析。并表示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与南科大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在生物传感分析技术领域始终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正在合作开发的体外神经系统等项目,将有望应用于一体化可穿戴设备、人机交互、健康监测等领域,最终为人类的生命健康造福。

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赵越作介绍

       最后,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与南科大薛其坤校长签署了两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将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实现双赢。

签署合作协议

       冯夏庭一行还参观了我校办学成果展厅、冷冻电镜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系实验室等,详细了解学校办学情况。

参观蒋兴宇讲席教授实验室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兴伟、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强、沈阳新华通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辉、对外联络与合作处处长李鹤、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院长徐新阳、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赵越、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帅、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马贺、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王之琼、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系主任崔笑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合影

 

 

 

采写:史彦祺

摄影:张晓燕

生物医学工程系2021年秋季学期硕导资格推荐名单和相关申报资料公示

推荐人一:唐浩     研究助理教授

申请材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1–i2eDos7rjxCZPazBuQ

提取码:68kh

 

 

推荐人二:康天怿   研究助理教授

申请材料: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s3AsShntyxdZOFP9qXEdw

提取码:pq69

祝贺我系金大勇讲席教授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2021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金大勇讲席教授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这是继今年7月荣获澳大利亚桂冠教授后的又一殊荣。

       作为多学科交叉的顶尖科学家代表,金大勇讲席教授还曾先后于2015年荣获澳大利亚科研最高奖尤里卡奖交叉学科创新奖,2016年当选澳大利亚百名科技创新领军人物,2017年荣获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科学奖以及同年荣获澳大利亚总理奖—年度物理学家奖。

金大勇讲席教授

       金大勇讲席教授1979年出生于中国辽宁,今年42岁。他2002年本科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物理系,2003年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出国求学深造,师从时任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科研副校长Jim Piper教授, 于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到2015年在他的母校麦考瑞大学从讲师先后晋升到高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15年任悉尼科技大学生物医学材料及仪器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国家可集成生物医疗仪器与技术转化基地所长,2017年任悉尼科技大学杰出教授,2019年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

       金大勇讲席教授研究专业领域涵盖了生物光子学、生物医疗诊断、精密光学仪器、生物光子传感器、纳米技术、稀土荧光探针、类器官生物芯片、微纳机器人及相关生物医学仪器自动化等。共发表了二百余篇高水平学术文章,包括三十余篇原创性工作发表在《Nature》及子刊中;同时还有十余项国际发明专利。

       多年来,金大勇讲席教授在交叉学科的路上勇于探索,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科研成果,包括创新开拓的国际领先的单分子数字生物成像技术,即利用稀土探针、量子点、微纳激光、纳米晶体“超点”等技术研发的时间分辨和超分辨显微成像系统,多项技术参数领先。这一系列技术的开发和科学方法学的探索不仅适用于早期流行病检测、传染病快检、高通量药物筛选、细胞方法学、蛋白组学与免疫组学最终达到精准医疗,而且对农业育种、食品检测、环境科学等领域都起到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

       在新材料学科,他解决了多功能纳米探针材料的可控、可重复和高效率合成的技术难题,为新型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思路;在开发纳米探测器和纳米尺度表征仪器的基础上,他发现了克服“浓度猝灭”的新方法,从而在单颗粒纳米级别上实现了高浓度稀土掺杂将红外光转换为高亮度的可见光,并实现了时间编码、纳米测力和温度传感,以及超灵敏超分辨成像等技术;在这次新冠疫情的防御上,他的团队成功研发并成功向西澳珀斯的Alcolizer转化了一项可用于唾液检测并在十分钟内出结果的全新试剂、仪器和方法。

       金大勇讲席教授站在全球科技前沿,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接下来将在量子生物学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将活细胞成像拓展至亚细胞器互作和单分子水平,从而获得生物组织和细胞蛋白组学信息和磷脂分子分布图像,打造三维“生物细胞街景图”,完成过程可视化;从实现定性分析转向单分子数字定量分析,从结构成像转向功能成像,获得细胞器互作的真实景象,以解码生命的复杂性与疾病产生的原因。可广泛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生物靶向医疗、靶向新药研发、防伪数据存储和纳米光学等领域。他和他的团队将引领世界量子生物领域的创新发展。

       南科大生医工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系核心教师共计40名,其中3名讲席教授,2名教授。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和奖励。教学科研系列教师100%具有海外工作经验,100%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半数教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

       再次祝贺我系金大勇讲席教授!

南科大微流控-生物材料实验室科研进展荣获Cell Press 2020中国年度论文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微流控-生物材料实验室于Cell Press旗下期刊Matter上发表的论文“Electronic Blood Vessel”获评物质科学领域“细胞出版社2020中国年度论文”。该研究通过使用聚(L-丙交酯-co-ε-己内酯)(PLC)来封装液态金属以制造柔性和可生物降解的电路,从而开发了一种电子血管。

       这种电子血管可以将柔性电子与三层血管细胞集成在一起,以模仿和超越自然血管。该电子血管通过电刺激可以有效促进内皮伤口愈合模型中的细胞增殖和迁移,并可以通过电穿孔将基因可控地递送到血管的特定部位。通过兔颈动脉置换模型的3个月体内研究,作者评估了电子血管在血管系统中的功效和生物安全性,并通过超声成像和动脉造影证实了其通畅性。该研究为将柔性、可降解生物电子学整合到血管系统中铺平了道路,该系统可以用作进一步治疗的平台,例如基因疗法、电刺激和电子控制的药物释放。将来,该电子血管可以与其他电子组件和设备集成在一起,以实现诊断和治疗功能,并通过在血管组织-机器界面中建立连接,从而极大地增强其医学功能。

       据悉,Cell Press 细胞出版社是国际知名的全学科学术出版机构。自2015年起,细胞出版社每年都会梳理发表在旗下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对于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交叉科学等全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的介绍。2020年,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共758篇。经Cell Press编辑提名、第三方专家委员会的独立评审,并综合论文下载量、引用量和领域内突破性等权衡标准,在入选论文中评选出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及交叉科学领域“细胞出版社2020中国年度论文”共30篇(每个领域10篇)。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90238520304938

消防安全,预防先行——生物医学工程系举办消防应急预演

       为进一步增强我系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救防范能力,做到在发生火警火灾时,能临危不乱,有序、迅速地按照消防逃生路线安全疏散,2021年11月4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在工学院南楼开展了消防应急预演。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全体安全员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

       活动开始,工学院安全员谭志伟老师介绍了本次消防演练的必要性,号召大家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来自安全、健康与环境办公室的程庆伟老师针对疏散路线、安全员的职责及注意事项作了明确清晰的部署安排。随后,彭中华副书记作讲话,他强调“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并预祝此次预演圆满成功。

彭中华副书记作讲话

       会上,系主任蒋兴宇老师对工学院举办此次活动表示感谢,要求各课题组前来参会的安全员务必重视各类安全培训,会议期间做好记录,将会议细节传达给各实验室成员。此外,蒋老师还结合自己在美国亲历实验室火灾的事例和大家再次强调了消防演练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将不定时到各个实验室巡查,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会及时指出,要求整改,希望大家引起重视。

蒋兴宇讲席教授作讲话

       随后,安全员们针对具体的演练流程与在场老师进行交流。在模拟警铃响起后,大家选择了就近的安全楼梯预演了消防疏散。

疏散演练

疏散演练

       会后,为了继续加强安全员的防御灾害事故的能力,学校安保老师为在场人员介绍了消防栓及灭火器的使用知识,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并正确示范了使用操作。

消防栓及灭火器使用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系安全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