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系2019研究生夏令营(第二轮)圆满结束

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的浓厚兴趣,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吸引和选拔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学子报考我系研究生,生物医学工程系于2019年7月14-16日,成功举办了第二轮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7月14日下午所有营员来校报到。7月15日上午我系对其进行了面试与实验考核,以考查学员的专业知识素养与综合素质。结束之后,经面试老师评选,共选出了三位优秀营员。

下图为我系系主任蒋兴宇讲席教授为获奖的营员颁发优秀营员证书和奖品。

 

 

 

当日下午我系老师还为营员开放了全部实验室,并为同学们耐心讲解了课题组研究发展现状。参观完毕之后,营员们对我系各个课题组的科研发展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也使得他们更加清晰明确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

蒋兴宇老师为营员讲解

奚磊老师为营员讲解

唐斌老师为营员讲解

李凯老师为营员讲解

郭琼玉老师为营员讲解

刘超老师为营员讲解

 

7月16日,为了展现我校优美的校园环境,加深营员对于南科大的了解。我系还为营员组织了听取学校沙盘讲解、观看我校宣传片、参观校园环境等活动。

在此期间,同学们都感叹着学校给予的良好学习环境,也更加深了自己要来南科大学习的信念。

 

 

 

 

 

在三天的夏令营活动中,营员们与我系老师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7月16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们陆续离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19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圆满结束。

    以下为部分营员对于此次夏令营的感想:

      (按发送时间顺序排列)

 

夏令营的时间虽短,但已深深感受到了南科大浓厚的科研氛围与和谐的校园生活,遇到的每个人都很可爱。BME的实验室各具特色,老师们超耐心的带我们参观了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近距离与PI交流,这使我们深入了解了BME交叉学科研究的魅力所在。期待下次相聚,期待成为南科人。

——龚紫云

很高兴能够参加南科大的夏令营,短短三天,虽然未能完全了解这个学校,但是,在参观生医工实验室以及和各位老师近距离交流的时候,深刻体会到,这个学校老师的热情以及耐心,如果能够有幸跟随各位老师,相信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凌宇秀

这次的南科大之旅给了我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了南科大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在参观实验室的过程中,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耐心讲解,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BME领域的知识。感谢老师们这几天的照顾与关怀,希望南科大越来越好!

——展格格

深圳是一个温柔开放的城市,南科大是一个让人惊叹的学校,生医工则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又坚定的地方。感谢所有老师的辛苦工作和耐心介绍,期待我们的重逢。

——周思妤

虽然夏令营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已经足够让我感受到南科大的年轻、活力与温柔。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以及近距离的参观实验室,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生医工的独特魅力。感谢老师们的贴心照顾,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张甜

在深圳的这几天,过得很开心!南科大BME夏令营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我能看到南科大它的年轻活力和潜力,BME的老师们也非常热情友好,同时在面试过程中我也收获到很多东西,明白了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最后想说,很喜欢南科大,也喜欢深圳这个城市,以后迟早会再来的!

——于涛

这是非常愉快的三天,我感受到了很多没有预料到的快乐,从干净利落的深圳的城市规划,到极富理工科设计美感的南科大校园,都与我出乎意料的契合。更重要的是,这一次与BME这个领域的接触,也让我充分产生了兴趣,不同学科的交叉,优秀的老师,完善的实验环境,这些都共同组成了生医工。感谢生医工,给我这个机会,感谢南科大,感谢一起负责的老师与一起参与夏令营优秀的小伙伴。

——王蕙

 

 

回顾本次夏令营,同学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夏天,南科大生医工系的这段历程,也注定成为每位营员的美好回忆。

欢迎各大高校优秀学子踊跃报考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文字:肖然

 

我校首次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日前,科技部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清单,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蒋兴宇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使用合成DNA进行数据存储的技术研发”成功入选。这是我校首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该项目由我校牵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福州大学、同济大学联合申报。项目拟通过发展新型存储技术以应对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解决数据快速增长与数据有效存储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在DNA数据存储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和科学突破。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等整合而成。该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致力于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计划要求申请人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较强的凝聚研究队伍能力。

蒋兴宇研究团队

蒋兴宇2004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两院院士George Whitesides教授,2005年开始任职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蒋兴宇团队在微流控器件制备、工程化应用、技术集成方面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曾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有多项专利成功转化为创新公司核心技术,建立了产学研机制。

 

 

供稿:科研部、生物医学工程系

主图设计:丘妍

关于生物医学工程系2020届优秀毕业生推免工作启动的通知

2019年7月15日:向2020届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拟毕业本科生下达推免预报名通知。

2019年7月25日17:30前:完成生物医学工程系2020届推免预报名,以学生提交《综合成绩自评表》为报名方式,详见附件1;请同学们在7月25日下午17:30前双面打印《综合成绩自评表》,将纸质版交至台州楼323王丹老师处,逾期视为无效申请。

2019年8月23日17:30前:完成生物医学工程系2020届推免预报名学生成绩公示(仅公示排名结果,不公示具体成绩),所有预报名学生均参加排名。

2019年8月27日17:30前:生物医学工程系2020届推免正式报名方式,提交《南方科技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详见附件2;已参加预报名的学生如要放弃推免,需提交《放弃推免选拔知情书》,详见附件3;没有进行预报名的学生不可以进行正式报名;请同学们在2019年8月27日下午17:30前,填写《南方科技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并双面打印,将纸质版交至台州楼323王丹老师处,逾期视为无效申请。2019年8月31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向教学工作部提交2020届推免生排名结果进行备案。     

 

南方科技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

附件1 综合成绩自评表

附件2 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

附件3 放弃推免选拔知情书

附件4:2019年生物医学工程系推免研究生选拔办法

 

 

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Rong Fan副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7月8日,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Rong Fan副教授受我系蒋兴宇教授的邀请,在台州楼324会议室开展了题为“Single-cell Functional Profiling of CAR-T Cell Activation States”的学术报告。

Rong Fan老师作报告

Rong Fan副教授着眼于免疫治疗的发展,利用微流控技术对单细胞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组学等,测量免疫治疗过程中的CAR-T活化,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异质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报告介绍了在抗原特异性刺激后抗CD19 CAR-T细胞活化状态的单细胞水平转录和细胞因子谱。在同一细胞中,TH1 / TH2功能状态高度混合,并且一小部分调节性T细胞活性来源于TH1 / TH2的出现。但细胞因子的响应很大程度上与细胞分化状态无关。这些发现都很好地解释了临床实验中多功能CAR-T细胞与抗原特异性激活和患者的客观反应的相关性。这一系列工作为CAR-T激活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表明了细胞层面的功能测定以评价CAR-T产品的品控和监测患者的治疗响应的必要性。

蒋兴宇老师(左)与Rong Fan老师(右)合影留念

 

 

文字:唐浩

生物医学工程系2019研究生夏令营(第一批)圆满结束

2019年6月30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19夏令营正式拉开序幕。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20名优秀大学生,结束了他们愉快而又充实的夏令营活动。在这里,他们互相认识,共同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魅力与风采,也一同探索着自己的未来。

合影

6月30日晚,夏令营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开场。我系系主任蒋兴宇讲席教授主持介绍了我系概况。同时,我系多位老师也亲临现场,为同学们悉心介绍了课题组发展现状,并一一回答了现场同学们的提问。

系主任蒋兴宇讲席教授作开场致辞

开营仪式现场

 

在此期间,我系为夏令营学生开放全部实验室,老师们为大家悉心讲解了实验室仪器设备以及课题组科研成果。同学们认真参与并积极与实验室师兄师姐交流探讨。他们纷纷表示,生医工系的老师们十分热情。并且通过对实验室的参观以及和老师们的深入交流,更加深了对生医工系的理解,坚定了加入生医工的决心。

蒋兴宇老师实验室参观

吴长锋老师实验室参观

奚磊老师实验室参观

陈放怡老师实验室参观

 

在老师们严谨的面试考核之后,并结合营员整体表现,共选出了5位优秀营员。我系副系主任吴长锋教授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与奖品。

五位优秀营员

 

此外,为了加深营员对南科大整体环境建设的了解,我系于7月2日,为同学们安排了校园参观。

同学们观看校园沙盘讲解

同学们在校园内合影留念

 

 

营员感想:

谢谢各位老师辛苦的付出~感言就是: the distance between your dream and reality is SUSTech

——马腾

 

感谢南科大给我这样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感谢各位老师的照顾。在南科大的短短几天,我有幸感受到了南科大的学术氛围,也了解了很多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新的知识,还有认识了好多优秀的小伙伴们,从他们的身上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未来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再次相见。

——曹璐

 

这一次的南科大之旅给了我很多的触动,从第一天和老师们的交流就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生物医学工程,对这个领域有了更全面的概念,第二天的面试环节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抗压能力和英语水平方面的缺陷,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第三天参观校园和实验室,让我感受到了南科大校园浓重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在这个过程里认识一些优秀的同学,从他们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总之很感谢南科大给我这次机会,也希望未来我可以和南科大有更多的相遇,希望南科大越办越好!

——郝佳慧

 

 

回顾本次夏令营,同学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夏天,南科大生医工系的这段历程,也注定成为每位营员的美好回忆。

我系第二批夏令营报名通道现已开启,现在就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吧!

http://bme.sustc.edu.cn/2019summercamp_2/?9

 

文字:肖然 

浙江大学孙煜研究员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2019年7月5日,浙江大学现任“百人计划”研究员,脑机接口研究专家孙煜博士受邀至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举办学术讲座。我系相关研究人员踊跃参与了这次学术会议。

孙煜老师作讲座

孙老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脑机接口(下文简称BCI,即brain computer interface)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通俗来讲,BCI 是指采集大脑信号,用来控制外部设备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BCI技术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通过脑电来控制外部机械、识别人的情绪变化以及研究人的认知行为。因为后两者面向的人群更为广泛,因此这两种领域在脑电研究的市场调研中占到约85%的份额。基于上述背景,脑电研究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一、信号的采集。为了采集大脑进行活动时的电位变化,目前主要有侵入式和非侵入式的采集方法。侵入式指采集信号的电极要插入表皮下0.4mm深处探测电信号的变化,非侵入式指直接使用脑电帽,用贴合在大脑表皮上的电极探测脑电信号。此外还存在脑磁图等获取信息的方式。

二:提取范式。理想状态下,每一种特定的生理活动,都对应着具有一定特色的时域上脑电幅值的变化。这一步要将这种具有特点的变化提取出来,以便未来研究使用。

三:信息解码。但是往往我们不可能直接把需要的脑电提取出来,因此这一步我们需要对提取的信号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最后找到我们所需要的运动对应的脑电活动。

四:信息编码。有了这种特定脑电后,我们在未来应用中只要被试产生了这种脑电,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有这种意图,以此来进行调控设备,识别情绪等任务。

一些基本的脑电的研究范式随后被展示,包括:P300——在不断闪过的图片中,出现概率比较低的图片会在图像出现后的300ms诱发人脑产生一次波峰;SSVEP——当受到一个固定频率的视觉刺激的时候,人的大脑视觉皮层会产生一个连续的与刺激频率有关(刺激频率的基频或倍频处)的响应。在这些范式的研究和应用中,脑电设备的电极也可以分成两类:只负责采集信号而没有输出信号的被动电极以及可以输出刺激的主动电极。

可以看到,用脑电识别人当前的情绪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应用前景比较广阔的是基于脑电对人疲劳程度的识别,据统计约60%的成年人有过疲劳驾驶,而其危害程度可以堪比醉驾。因此识别驾驶人员当前的疲劳程度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孙老师实验室则尽可能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出仿真的行车状况,通过眼动轨迹的监测,发现会车有助于提高人的注意力;通过跟车实验,直线行车实验,持续行车安全距离实验,再利用神经网络的训练,检测人驾驶疲劳的准确率可以到达70%。疲劳是怎么产生的呢?原因有很多,包括缺乏动机,心理负荷等。孙老师对心理负荷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任务的线性堆叠,来代表任务难度的增加,测量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脑电情况。测量结果十分明显,线性的叠加任务会使受试脑功率有明显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心理负荷越低越不容易疲劳,因为过低的心理负荷会引起无聊的情绪,也会影响人的状态。孙老师实验室还研究了两人协同任务下的脑电情况,并在模拟飞行训练的时候发现在进行起飞降落等需要协作合作的任务时,尽管两个受试者没有进行任何交流,他们的脑信号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在没有合作任务的时候,两人的脑电信号则没有联系。

最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脑电领域的一些前沿研究,包括多任务切换的脑电研究,解码脑信号对机器控制做反馈,调控等等。当然脑电领域也存在许多研究困难,包括样本获取,个体差异性大等等。克服这些困难,还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

 

 

文字:祁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