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16级本科生林维聪参加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年度学术交流会暨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融机器人挑战赛”获最佳潜力奖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 “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年度学术交流会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融机器人挑战赛”(第一阶段比赛)于5月10-12日在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举行。

 

 

      大赛奉行“聚合、创新、创造”三步走理念,以“人-机-环境共融”为主题,邀请了国内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担任评委,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众多知名高校的顶尖机器人科研团队参加大赛。

 

 

      经过初评后的25支队伍近100名队员参加了本次挑战赛,挑战赛分两组开展,各参赛队伍通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创意成果,充分展示了青年群体在机器人创意想法、创新应用的成果。

 

 

      我系2016级本科生林维聪同学代表南方科技大学神经康复机器人实验室参加比赛,参赛作品为:“基于脑-眼-肢体双边的协调训练模型及机器人系统”,指导老师为张明明助理教授。该作品旨在融合脑电信号、眼动信息及力反馈信息,为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提供最优的协调控制策略,让训练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在康复领域、专业性协调训练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参赛过程中,概念仅提出不到半年的此项目就以高度的新颖性获得了评委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在众多来自国内顶尖高校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潜力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禄副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5月20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刘禄受我系金大勇教授的邀请,在台州楼502-3开展了关于《高掺杂上转换纳米晶的开发和利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讲述了刘禄课题组近年来关于合成高效稀土上转换纳米晶的工作进展。

刘禄老师

首先,刘禄博士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稀土高掺杂纳米晶的合成以及抑制浓度淬灭的方法,具体包括高掺杂纳米晶结合核壳结构提高上转换荧光效率,通过铒离子高掺杂核壳结构纳米晶,使用1.5微米激光激发,获得了比常规材料更加高效的上转换纳米晶;构建钕-镱-铒的高掺杂体系下的能量传递,实现了800纳米激发下的高效单红光发射;基于高掺杂稀土纳米晶,获得了光热转化效率高于80%的超小纳米加热器。

合影

刘禄博士的研究对高效稀土上转换材料的构建和其光学性质的研究应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字:关鸣

深圳大学刘宝华教授来我系开展学术报告

2019年5月16日,深圳大学刘宝华教授为我们做了一场老化相关的讲座。

刘宝华教授

讲座首先讲解了老化相关的概念,从人体到细胞和微生物,为我们讲解了老化的特征。比如发生在人体身上的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老化,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早衰。在细胞层面,包括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端粒酶的缩短,细胞周期停滞等。接着为我们讲解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在基质方面对衰老进行干预,通过基因的抑制延缓衰老的发生,通过基因的过表达减少衰老,衰老和肿瘤的联系。其中着重介绍了SIRT1,SIRT6,ATM等在老化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最后,为我们介绍了几位早衰的患者,从现实的病患中让我们意识到衰老相关研究具有的人文情怀和重大意义。

从左至右依次是:唐斌老师、刘宝华老师、王利芸老师、刘超老师

 

文字:沈星宇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答辩时间:2019年5月21日,下午2:00-5:30

答辩地点:台州楼324室

 

论文题目

答辩人

学科专业

指导老师

聚合物点在扩展显微成像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刘洁

生物医学工程

吴长锋

骨性关节炎中软骨细胞力学研究

沈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

唐斌

用于斑马鱼听觉功能高通量筛查的自动化行为学检测系统

杨锦明

生物医学工程

陈放怡

小鼠行为学自动化分析系统

邵开

计算机技术

陈放怡

耳声发射检测系统的设计

校世杰

生物工程

陈放怡

生物形态学图像分析系统

周睿洋

计算机技术

陈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