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幼南教授南科大讲堂畅谈纳米材料运用于生物医学的研究

2018年12月24日,应我系系主任、讲席教授蒋兴宇邀请,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夏幼南做客第206期南科大讲堂,为我校师生带来“Putting Nanomaterials to 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报告。蒋兴宇主持了讲堂。

夏幼南是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纳米医学领域Brock Family Chair及Georgia Rearch Alliance杰出学者。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夏幼南

蒋兴宇主持

讲座中夏幼南首先介绍了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晶体合成,结构-性能关系,催化,纳米药物,再生医学等。随后他着重讲述了课题组近些年对于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研究,分享了多个精彩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案例,例如将简单廉价的两种脂肪酸混合可使相变温度变低(40摄氏度),有利于在体内进行药物释放。

现场


现场

夏幼南还介绍了其团队设计的一种可用于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贵金属纳米晶的微滴反应器,该系统能通过在线分离和纯化功能实现自动化,为贵金属纳米晶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可靠的途径。

讲座后,夏幼南回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

文字:赵樱灿

我系隆重举行生医工之夜暨2018年度联欢晚会

2018年12月24日晚,我系在教工之家举行生医工之夜暨2018年度联欢晚会,我系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晚会,晚会共吸引130余名师生及家属参加。

晚会在16级本科生刘雨竹同学悠扬的歌声中拉开序幕,吴长锋教授代表生物医学工程系对参加晚会的师生表示欢迎,并预祝晚会圆满成功。

晚会上,歌唱、舞蹈、乐器表演轮番上阵,不断将晚会推向一个个高潮,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家属、南科大幼儿园小朋友等纷纷带来了精彩表演。游戏环节吸引了在场师生的热情参与,大家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辞别2018,迎接2019。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我系的师生凝聚力,更展现了我系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我系的快速发展壮大,相信2019年我系各项工作将节节高升,开创生物医学工程系新局面。

 

 

 

 

 

我系承办高分子生物材料高峰论坛

2018年12月12日-13日,由南科大主办、我系承办的高分子生物材料高峰论坛在我校一科报告厅举行。我校校长陈十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刘斌等来自高分子生物材料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材料与能源处科长蒋斌出席会议。会议由我系系主任蒋兴宇主持。

论坛现场

陈十一对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他们支持南科大的发展表示感谢。唐本忠在讲话时表示,深圳是创新之都,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交流碰撞出创新思想的火花。

陈十一致辞

唐本忠致辞

蒋兴宇主持会议

会议为期两天,由四个部分组成,内容涵盖组织工程、药物控释、再生医学、生物影像、基因治疗及纳米生物技术等。与会专家以高分子生物材料与应用材料为核心,讨论交流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促进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创新与应用。

专家报告现场

论坛现场

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我校冷冻电镜中心和校园。

参观冷冻电镜中心

参观校园

嘉宾交流

合影

我系组织大一、大二学生走进实验室

2018年12月13日晚,我系组织开展大一、大二学生走进生医工实验室活动。我系开放全部实验室,委派专人负责讲解,从仪器设备到前沿热点再到科研成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同学们认真参与并积极与实验室师兄师姐交流探讨。

参观学生合影

 

此次活动共吸引了20多名同学参与,直观展现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同学们纷纷表示,生医工的老师十分热情,期待下一次的交流参观。据悉,未来我系将继续组织第二批、第三批学生走入实验室,届时欢迎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 

 

 

 

 

 

巴克内尔大学教授Patrick T. Mather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5日,应我系助理教授郭琼玉的邀请,巴克内尔大学工程学院院长Patrick T. Mather教授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Wrinkled Polymeric Coatings via Shape Memory Activation: A Cell Alignment Study》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中,Patrick T. Mather教授在讲座中介绍,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方法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支架,旨在模拟用于接种细胞和最终实现靶组织的天然生物环境。而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理解细胞-材料的相互作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一些研究人员转向构建生物环境的模型,其中效果最显着的是生物功能化平面的模型。基于这些研究的几何局限性,Patrick T. Mather教授介绍了一种用来研究细胞在起皱和主动起皱的基质(介于2D和3D材料之间)上的行为的方法。通过在应变形状记忆聚合物上涂一层薄而坚硬的涂层来制备这种材料,当形状记忆聚合物被热激发收缩时,薄涂层被压缩并通过起皱做出响应。此外,通过识别确定产生皱纹的系统参数发现,这些皱纹的空间特征(波长、振幅)与附着生物细胞的尺寸相匹配。因此,当被镀在起皱的基底上时,细胞在其动力学和几何构型上的反应非常显著。Patrick T. Mather教授的报告揭示了细胞行为随着涂层成分和皱纹空间特征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

文字:陈正昌、张子轩

波茨坦大学教授Andreas Lendlein来我系开展学术讲座

2018年12月5日,应我系助理教授郭琼玉的邀请,波茨坦大学教授Andreas Lendlein在台州楼324开展了题为《Shape-memory Polymers–from one way shape recovery to reversible actuation》的学术报告,我系师生参加了讲座。

Andreas Lendlein教授介绍,在聚合物中的典型形状记忆效应是一种单向效应,它允许程序化材料在暴露于适当的刺激时恢复永久形状。在聚合物基材料中实现了包括热刺激在内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可以用来诱导形状记忆效应,并且可以在一种材料中实现若干连续的形状变化。最近,Lendlein教授通过形状记忆聚合物致动器的引入,实现了由温度或磁场来控制可逆的形状变化。在本次报告中,Lendlein教授阐述了程序化聚合物材料的形状恢复或驱动行为的基本原理,包括超声空化诱导形状记忆效应、热诱导效应等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其潜在的应用。

文字:陈正昌、张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