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系张明明助理教授课题组的论文"Human-Exoskeleton Misalignment Reduction on Knee Joint via an RPR Mechanism-Based Device”被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Mechatronics,ICARM 2022会议接收并获最佳会议论文提名奖(Best Conference Paper Finalist)。19级本科生戴存玺为论文第一作者,20级本科生付沛文为第二作者并参会汇报。
我系2019级研究生马芮以第一作者身份向第七届实时计算与机器人国际会议(The 202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al-time Computing and Robotics)提交了论文“A New EEG-based Paradigm for Classifying Intention of Compound-Limbs Movement”,荣获本次大会的最佳学生论文(Best Student Paper Finalist)提名奖。
两篇论文均以生物医学工程系张明明老师为论文通讯作者,南方科技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
论文“Human-Exoskeleton Misalignment Reduction on Knee Joint via an RPR Mechanism-Based Device”聚焦康复助行过程中人体与助行机器人的人机关节错位,也称关节不对齐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提出了基于RPR结构的外骨骼膝关节结构,精准测量膝关节动态轴位置,并有望采用相同结构的动力装置实现关节屈伸动作的复刻,通过仿真计算得出的预期效果为外骨骼与人体错位可以减少51%。该论文提出的解决策略新颖,计算简单、结构精简,具有较高的实现价值。
论文“A New EEG-based Paradigm for Classifying Intention of Compound-Limbs Movement”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脑电图的复合肢体运动意图检测范式,该范式更符合人类的行走姿势。时频分析表明,在运动相关的主要电极处存在较强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现象。此外,脑地形图显示,ERD不仅存在于对侧感觉运动区,还出现在中央顶叶区(腿部运动映射区),这初步验证了区分这种模式的可能性。最终平均分类结果表明,复合肢体运动范式的准确率远高于单腿运动范式(>20%)。本研究未来结合外骨骼,有助于受试者利用自主意愿控制下肢外骨骼,提高人机交互效率。
左上:文章发出时戴存玺正在MIT进行交流;右上:付沛文参加ICARM获奖答辩;下:马芮参加IEEE RCAR会议获奖答辩
实验室简介:
张明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触觉反馈系统、智能控制及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基于肌电/脑电信号的智能识别算法等。在过去十年里,一直致力于研制面向生活任务的智能、精准、闭环、高效的神经康复创新技术及器械,通过机器人、神经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构建了若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多次发表在IEEE TFS、TII、TIE、TASE、RAL、TNSRE、TBME、TCDS、J NEUROENG REHABIL、J BIOMECH等权威期刊和IROS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共60余篇。
实验室链接:https://zhangmmlab.com/
撰写丨付沛文、马芮、戴存玺
编辑丨肖然
审核丨张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