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系刘泉影课题组举办The Best Paper in 2021学术沙龙活动

       2022年1月16日,生物医学工程系刘泉影课题组年终活动——The Best Paper in 2021学术沙龙在我校会议中心举行(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的鲍平磊老师、中科院先进院的鲍进老师、澳门大学的伍海燕老师、腾讯AI lab的卞亚涛老师作为点评嘉宾参加,并与同学们交流研究成果。

刘泉影老师致辞

       刘泉影老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参加The Best Paper的同学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通过10分钟的演讲,能重点突出论文主旨、总体框架以及创新性。鼓励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想。

现场提问和点评

       会议分为上午/下午两场进行,来自刘泉影课题的博士后、科研助理以及研究生共21人参加报告,学术报告思维清晰、条理明了,充分展示了南科大人的高水平科研能力以及超强的学术报告水平。

口头汇报环节

       点评嘉宾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就每一位同学的Paper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学生们也都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技术流和科学流最佳品味奖,并现场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以资鼓励。

获奖学生合影

刘泉影课题组合影

 

 

采写:刘雯

引才 | 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

一、论坛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是我系延揽优秀人才的重要会议,旨在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共商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大局的平台。通过大力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力争将南科大建成中国世界独具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二、日程安排

论坛时间:2022年上半年(具体时间待进一步通知)

论坛形式:通过网络会议平台在线举办

 

三、招聘人才类型

1.领军人才(讲席教授/教授)

2.优秀青年人才(副教授/助理教授)

 

四、申请详情

1.申请材料

1)  个人完整简历

2)  学术研究规划

3)  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近五年内发表)及学术成果

4)  不少于3封推荐信(请举荐人直接将推荐信发送至bmehr@sustech.edu.cn,邮件主题以申请人姓名命名)

 

2.申请流程

请发送申请材料至我系招聘邮箱bmehr@sustech.edu.cn,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南科大生医学工系系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姓名-研究方向”。我们将在收到您的材料后尽快审核并发出邀请函。由于会议规模有限,有意向者请尽早提交申请。

论坛的受邀者最晚将于2022年1月30日收到主办方的参会邀请邮件。若该日之后没有收到邀请,则默认参会名额已满。

 

3.申请截止日期

2022年1月30日(我系招聘长期进行中,即使已过活动截止日期,仍可继续投递简历)

 

五、咨询方式

联系人:张艺真

电话:+86-755-88018466

Email: bmehr@sustech.edu.cn

 

六、引进条件及人才待遇

(一)领军人才(讲席教授/教授)

1.引进条件

国家级人才项目候选人或海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终身教授、副教授或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领军人才。

2.支持措施

科研经费 :一事一议

团队支撑 :学校稳定持续每年提供不限额博士后招收名额。引进人才可自行招收研究序列教授,所属研究序列教授可参与竞争学校科研启动经费申请。

3.薪酬待遇

(1)薪酬待遇: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

(2)社保等福利待遇:学校按照深圳市最高标准购买五险一金,并提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高端商业医疗保险(覆盖大中华地区医疗保障);

(3)个人补贴:根据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相关政策,学校将协助申请相应人才项目,如成功入选可按规定享有项目资助/补贴。

4.生活待遇

住房与补贴:视校内房源情况,提供教师公寓或相应住房补贴;

生活配套:学校可协助办理人才及配偶、子女深圳户口或大陆居留许可,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

 

(二)优秀青年人才(副教授/助理教授)

1.引进条件

年龄不超过40周岁,海外取得博士学位或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后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

2.支持措施

科研经费:政府和学校在5年内可提供至少400万元(含政府经费资助)。特殊情况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

团队支撑:学校稳定持续提供不限额博士后招收名额。引进人才可自行招收研究序列教授,所属研究序列教授可参与竞争学校科研启动经费申请。

3.薪酬

(1)薪酬收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 

(2)社保等福利待遇:学校按照深圳市最高标准购买五险一金,并提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高端商业医疗保险(覆盖大中华地区医疗保障);

(3)个人补贴:根据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相关政策,学校将协助申请相应人才项目,如成功入选可按规定享有项目资助/补贴。

4.生活待遇

(1)住房待遇:视校内房源情况,提供教师公寓或相应住房补贴;

(2)生活配套:学校可协助办理人才及配偶、子女深圳户口或外籍来华工作居留许可,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创新型大学,它肩负着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的使命,并致力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南科大被确定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校,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南科大根据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在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上开展研究,使学校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南科大将发扬“敢闯敢试、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校精神,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努力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及深圳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快速建设成为聚集一流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并推动科技应用的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尽早实现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以下简称“生医工系”)成立于2016年6月,现任系主任为蒋兴宇讲席教授(哈佛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系核心教师共计40名,其中3名讲席教授,2名教授。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和奖励。研究方向包括力学应用医学、可穿戴设备及无线健康监控、原位再生工程、多尺度和多模式生物医学影像、大数据和健康信息学的计算医学、生物医学微机电系统与纳米医学。

       生医工系确立了Adventurous(勇于冒险)、Arduous(甘于艰苦)、Amiable(乐于和谐)的“AAA”建系文化。生医工系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将为每位教授提供充足的实验室和办公空间。生医工系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共创一个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研究平台,依托南方科技大学一流的科研、教学条件,力争将生医工系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基地。

 


 

生物医学工程系官网:https://bme.sustech.edu.cn/

南科大生医工系还有更多岗位类型招聘,请登录我系官网“人才招聘”栏应聘。

 

欢迎海内外英才踊跃报名和咨询!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七讲-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王玉龙主任

2021年5月25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中心王玉龙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康复医学对临床医学及人类健康的推动作用”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张明明助理教授主持。

王玉龙,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深圳市南澳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县域康复联盟主席,大湾区康复医学会会长深圳市康复医学会会长。

讲堂中,王主任介绍了康复医学作为第四医学,可以减少临床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学在康复医学的协作下,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大幅度减少医疗支出,节约资源。同时,王主任与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康复经历,进一步拓展了同学们对康复领域的认知。

科研进展|ACS Nano:智能伤口敷料,自带换药提醒功能

  • 功能强大的金纳米材料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金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降低皮肤、肺、肠道的感染风险。在多种表面配体的帮助下,金纳米材料表现出了高效抗菌活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尤其是金纳米簇这一金纳米材料,不仅抗菌性能优秀,还具有荧光特性,是一种能力强大的材料。

 

  • 细菌纤维素敷料

在另一方面,细菌纤维素(BC)具有高机械强度高、透光性、超软度、水吸收性能强等特点,其多孔结构也与组织的细胞基质类似,非常适合作为敷料以加速皮肤的再生。更重要的是,高度透光的细菌纤维素薄膜能够更加方便观察敷料下伤口在愈合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 给敷料“上个闹钟”

因此,通过金纳米簇和细菌纤维素的特点,南方科技大学微流控-生物材料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智能敷料,可在治疗过程中自我检测剩余纳米药物的浓度。研究将氨基苯硼酸(ABA)修饰的金纳米簇(A-GNCs)装载到细菌纤维素薄膜上形成抗菌伤口敷料,该敷料在治疗多药耐药性细菌感染伤口时可通过原位比色法实时显示剩余A-GNCs纳米药物的剩余量。A-GNCs可在紫外激发下发射明亮桔色荧光,而与此同时细菌纤维素薄膜在伤口处湿润状态下呈现透明的性质,因此BC- A-GNCs纳米复合材料会随着A-GNCs的释放显示桔色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的现象,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换敷料的合适时间点。

相关工作以“Fluorescent and Antibacterial Aminobenzeneboronic Acid (ABA)-Modified Gold Nanoclusters for Self-Monitoring Residual Dosage and Smart Wound Care”为题发表在ACS Nano。

 

文章要点

一、A-GNCs的表征

对A-GNCs的表征显示,其具有2纳米左右的平均直径且晶格结构清晰,在溶液中呈现亮黄色,而在365纳米激发下发射高强度的桔色荧光(图1)。A-GNCs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SEM显示A-GNCs能够破坏细菌细胞壁造成融合,从而发挥强效的抗菌作用。

图1 A-GNCs的基本表征

二、BC-A-GNCs纳米复合薄膜

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巨大的比表面积,非常适合装载A-GNCs形成敷料。实验发现,当A-GNCs溶液浓度为32 μg/mL时,几乎所有的A-GNCs都吸附在细菌纤维素薄膜上,验证了细菌纤维素的高装载容量。 随着溶液浓度进一步增加,研究发现128 μg/mL的 A-GNCs溶液能够导致最大化的装载能力,因此作者选择在这个浓度制备BC-A-GNCs纳米复合材料(BGN)。对A-GNCs 在BGN里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由于部分A-GNCs存在于表面,突释行为发生在最初的3天,而在5天后,A-GNCs的累计释放量可达88%,展现了缓慢持续的释放行为。经过7天的时间,剩余的A-GNCs浓度大概在12 μg/mL(而抗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8.75 μg/mL),表明BGN即将失去治疗能力并且应当在该段时间内被更换(图2)。

图2 装载A-GNCs的细菌纤维素支架示意图

 

三、BC-A-GNCs纳米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

随后,作者研究了BGN的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装载了A-GNCs的BGN薄膜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及其相应耐药菌株的增殖。在与革兰氏阴性菌及其相应耐药菌株接触24小时后,BGN展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生长抑制区域。对细菌纤维素和BGN的血液生物相容性进行溶血分析可知,4小时的孵育不会对大鼠红细胞产生任何溶血作用,证明BGN作为敷料可进行血液接触应用。此外,将正常细胞放到BGN敷料上进行细胞活性检测也进一步证实了BGN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

 

四、抗耐药菌评估

最后,研究评价了BGN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伤口模型中的治疗作用。绿脓杆菌是慢性感染伤口中最常见的细菌,在治疗14天后,研究发现绿脓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面积比例达到了91 ± 3.1%,而耐药性绿脓杆菌感染伤口的愈合面积比例也达到了96 ± 2.5%,说明A-GNCs掺杂的细菌纤维素薄膜能够加速感染伤口的愈合。 由于薄膜的透光性,作者可以在日光下直接观察伤口愈合过程并定量分析剩余的A-GNCs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BGN可逐渐释放A-GNCs,相应地敷料颜色变得更加暗淡,在第七天时,BGN就基本无法观察了,这表明也BGN失去了治疗能力并且应当被替换(图6)。此外,对敷料下肉芽组织生长进行观测也能够非常准确的评价伤口愈合行为。而死的或未活化组织不仅能够阻止伤口愈合过程,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通过BGN观测伤口愈合可避免敷料的频繁、不必要更换,从而减低二次伤害风险。

图3 伤口愈合评价

 

结论

       为了可视化监测纳米药物伤口敷料,作者发展了一种新型策略,通过将纳米药物的荧光性能和支架材料的透光性相结合,可原位显示敷料中剩余药物量。在这一策略中,作者使用氨基苯硼酸改性的金纳米簇作为具有强效抗菌性能的荧光纳米药物,同时选择细菌纤维素薄膜作为透明支架材料。在伤口愈合过程中,A-GNCs的荧光强度随着释放行为的进行而逐渐降低,利用此现象可在纳米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及时更换敷料。因此,敷料状态的实时监测只需简单使用紫外光源就可以实现,而容易造成伤口破坏的敷料反复更换则可以被有效避免。

       文献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1c06139

2020-2021学年第一期课程

 

 

 

相关新闻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创新教学宣讲会圆满召开>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专家讲堂第一讲——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卢漫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二讲——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外科姚一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三讲——深圳市康宁医院戴西件博士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四讲——深大总医院耳鼻喉科熊彬彬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五讲——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大志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六讲——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唐盛平主任

临床认知创新教学简介

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特色课程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
     (Clinical Perception)

 

一、教改项目简介

系列课程以“新工科”理念融入生物医学工程教育实践、优化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现“医工交叉”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生物医学理论功底,同时具备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二、课程特色

临床认知式教学在生物医学工程课程的应用,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临床环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1. 医学影像学、神经科学和康复工程三项认知式教学实践模块,有利于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a)  医学影像 Medical Imaging:

医学影像模块以信号与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成像技术为实践基础进行轮转,包含X-ray 介入和ultrasound两个部分。

 (b)  神经工程  Neural Engineering:

神经工程模块系统连贯定量生理学,机器学习与神经工程等理论知识,并以神经类疾病为基础进行轮转,包含神经影像处理、脑功能评估、神经外科手术见习、外周神经功能等模块。

 (c) 康复工程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康复工程模块涵盖理论力学,生物力学理论知识框架,以运动康复为实践训练着重点,包含手术外科康复、物理运动康复、神经调控康复,康复辅具及器械四部分。

2. 生物医学工程系与一线临床医生团队共同建立多元性、交叉性和融合性的教师团队

 奚磊,生物医学工程系

  教授,医学影像模块

唐斌,生物医学工程系

副教授,康复工程模块

陈放怡,生物医学工程系

副教授,神经工程模块

张明明,生物医学工程系

助理教授,康复工程模块

刘超,生物医学工程系

助理教授,康复工程模块

刘泉影,生物医学工程系

助理教授,神经工程模块

3. 依托附属医院等单位建立稳定的认知式生物医学工程临床教学基地

(a) 重点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大总医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南山医院、福田医院…

 

 

(b) 重点科室:放射科、超声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脊柱外科、骨科、康复科…

 

 

三、常见问题

1. 通过这门课程,我能学习到什么?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Ⅰ:通过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应用,引导学生探索最前沿生物医学工程理论,把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动向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Ⅱ:通过医院临床实践平台,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也能了解在学校难以获得临床治疗方面的知识以及提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操作等能力

2. 没有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知识基础,我能否选课?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Ⅰ:无先修课程,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开放,不限专业背景,三大模块讲授框架基础知识,并邀请全国一线临床医师开展临床讲座。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Ⅱ:先修课程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Ⅰ

3. 如何选课?

选课季, 根据课程编码 BMEB326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 I) 和BMEB327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 II), 在教务系统上选课。具体详情以教务网通知为准。

联系我们 :  shiyq2020@sustech.edu.cn  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