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十四讲-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孙德胜主任

2022年5月31日下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孙德胜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超声医学概论与腹部超声认知”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奚磊教授主持。

 

孙德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汕头大学等八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有明癌研病院、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超声研究所、哈弗医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介入与细胞治疗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超声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超声介入学组委员;深圳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骨超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腹部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腹部/及介入两个专委会常务委员;Journal of Clinical Ultrasound(SCI杂志)副主编;主要学术方向为超声诊断与超声介入,近五年主持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6项,获授权专利22项,已转化5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著作5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

讲堂中,孙主任介绍了超声医学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也是近年来影像医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分支。医学与工科的紧密合作是超声医学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随后,从一个临床超声医生的视角,跟大家分享超声波相关物理特性对超声成像的影响,并以超声作为重要工具在腹部脏器各类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为例,带大家了解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场景,对大家的思路有所启发。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十三讲-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龙建军主任

2022年5月24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龙建军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生物医学工程与康复医学共融共生——打造智慧康复医疗平台”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张明明助理教授主持。

 

龙建军,硕士生导师,副主任技师,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主任,主要从事康复医学临床康复工作,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8年首届医师节评为“深圳十佳技师”、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优秀治疗师”;202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五佳技师”,2021GAHA全国智慧医院大会《智慧医院HIC案例案例大赛》一等奖,第五届SHIC智慧医疗创新大赛深圳赛区优胜奖。 主持广东省级卫健委重点课题3项,参与深圳市重点课题8项;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20篇,与多人合作撰写了29篇论文,以第一作者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型康复专利8项;参与编写“中国康复医学指南——物理治疗分册”,出版 “临床康复基础和应用实践”等丛书;入选深圳市残疾评定专家库、市卫计委科研评定专家库、市科技成果转化鉴定专家库;申请新技术11项,举办多期国家、省级继教项目。

讲堂中,龙主任给同学们介绍了康复医学发展的背景,康复科常用治疗方法;随后,介绍了智能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应用需求,以及生物工程学与康复医学如何对接,医工结合的临床应用,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最后通过常用智能康复机器人应用的经典案例分享,展望了未来智慧康复医疗平台的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十二讲-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李广恒主任

2022年5月17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李广恒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生物医学工程是改变临床医学实践的原动力”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刘超助理教授主持。

 

李广恒,深圳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引进人才,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学科带头人,深圳市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留美归国专家;科研工作,发表学术文章41篇,科研文摘31篇,国际骨科会议大会发言3次。中文学术文章21篇,英文论文20篇,第一作者SCI文章累计影响因子为38,SCI文章总计影响因子为108.407;临床工作,擅长关节镜微创术、人工膝肩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和翻修术,诊疗滑膜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肩周炎、肩袖损伤、髋臼撞击综合征、股骨头坏死等。

讲堂中,李主任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了个人求学经历,临床工作中的感悟,以及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解,强调了医学与工程两个门类联系紧密,互相促进互相发展。随后,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类可穿戴电子设备,有些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能进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等,可以帮助人们检测自身情况,及时记录反馈健康信息。李主任还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能根据医生制定的手术方案准确地到达病灶,往往只需要几个微小切口即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和接受辐射的剂量;机械臂的稳定性好,手术期限内可以不考虑疲劳问题,保证了手术更加自然稳定的进行;而且能加快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开放手术导致的长疤。而怎样根据临床需求研究相应的手术机器人,便是一个典型的医工结合案例,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有广阔应用前景和现实意义的领域,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十一讲-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大志主任

2022年5月10日下午,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大志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骨科中的生物工程”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唐斌副教授主持。

 

杨大志,医学博士,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脊柱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骨科学会委员,华医学会广东省创伤外科学会委员,国医师协会广东分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国残疾人联合会广东分会脊柱肿瘤学会副主委,华医学会广东省脊柱感染学组副主委,华医学会深圳骨科学会副主委。 

讲堂中,杨主任简要介绍现代医学中骨科一百多年来治疗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无不伴随着生物工程的创新与进步。重点介绍生物工程在当下骨科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对生物工程更理想化的需求。最后,杨主任与师生分享了自己的临床经历和经验,提出了许多临床与科研结合的畅想。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十讲-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庆丰主任

2022年4月26日下午,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庆丰主任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等离子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的讲堂,讲堂由我系陈放怡副教授主持。

 

张庆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医疗及教学工作近40年,2012年至2019年连续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咽喉外科”前十榜。亚太等离子手术系统首席顾问专家,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技术精准个体化微创治疗为特色,尤其擅长儿童及成人鼾症手术治疗,世界首创“舌等离子射频打孔消融术(CCT)”作为国际标准术式在全球推广应用。

讲堂中,张主任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系在耳鼻咽喉科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舌等离子射频打孔消融术如何使用低温等离子体,并用于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离子体安全可行,可控有效,以打孔的方式在70℃以下的低温场起到切割和消融组织的作用,不会伤及血管神经,黏膜组织,还能使舌体黏膜下组织凝固性坏死并产生瘢痕收缩,有效减容组织体积,扩大舌后气道。通过列举实例,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进行等离子体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效果好。最后,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工结合前景进行展望,等离子技术的发展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认知讲堂第九讲-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癫痫专业组负责人姚晨

2022年4月24日下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癫痫专业组负责人姚晨医生受邀来访临床认知课程,并为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神经外科、大脑与脑科学”的讲堂,讲堂由我系刘泉影助理教授主持。 

姚晨,神经外科学博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癫痫专业组负责人。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世界立体定向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癫痫协会和深圳市抗癫痫协会理事。2015年至2018年在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从事临床科研,对神经调控技术有较全面的理解。2017年6月赴德国柏林参加第十七届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并于同年6月至8月在Charité-Universitatsmedizin Berlin运动障碍疾病和神经调控中心访问。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赴现代癫痫外科发源地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研究所/医院专门研修癫痫。从事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功能神经外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参加科室多项临床科研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难治性癫痫的诊治,慢性意识障碍和精神外科神经调控治疗。

讲堂中,姚医生生动地介绍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经常需要使用到的高精尖设备。回顾与展望功能神经外科与脑科学的渊源,让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对大脑和脑疾病有更直观的了解,启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临床兴趣,寻找临床感兴趣问题,为规划学习计划与职业规划做好铺垫。